蘋果減肥又增效 秋季管理很重要
蘋果作為我國的第一大水果,在果區果農增收致富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蘋果價格持續低迷,在這種價格普遍偏低的大背景下,大部分產區遭遇了賣果難的局面。通過調研發現,出現賣果難的蘋果品質普遍較差,而品質高的蘋果價格依然較高,而且銷售順暢。因此,保證產量的條件下,如何提質增效是目前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所面對的難題。秋季樹體貯藏養分的高低對于第二年蘋果產量和品質的形成非常關鍵,因此,秋季科學合理施肥有助于實現蘋果優質豐產、節本增效。
果農普遍走進了一個“化肥施得越多—產量越高—果個越大”的誤區。化肥的大量使用,雖然增加了土壤養分,但是也帶來土壤質量下降、養分不平衡、生理性病害大發生等問題,這些問題反過來會降低果實品質。生產上秋季肥料的施用主要存在以下3個突出問題:
1.重視大化肥,輕視有機肥。2014年《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數據表明,2013我國蘋果每667平方米化肥用量為63.9千克,遠高于世界蘋果生產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30千克)。我國每667平方米有機肥施用量在130~1000千克,而日本一般要求在1000~2000千克,加拿大更是高在3800~7600千克。
2.施肥時期偏晚,肥料選擇不合理。秋季施肥最好是采完果后盡快施肥,但是采果后由于賣果時間長等原因往往造成秋季施肥偏晚,有些甚至秋季不施肥。另外,在肥料品種的選擇上仍有很大的盲目性。
3.不重視土壤的改良。果農過量化肥的持續投入,雖然增加了土壤養分,但是土壤碳氮比顯著下降,而且土壤酸化趨勢明顯,顯著降低了養分的有效性和抑制根系的吸收。
對于蘋果來說,一年之計在于秋。采收后是施肥的關鍵節點,此期施肥目的是提高樹體貯藏營養,為來年的優質豐產打基礎。秋季提高樹體貯藏營養應抓住以下兩點:
1.采果后盡快土施基肥。中晚熟品種一般在采果前后,宜早不宜晚,以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為宜。此時氣溫高、墑情好,基肥有充足的時間分解,葉片功能尚未衰退,有較強的光合功能,養分回流到根中,正值果樹根系生長的高峰,且斷根容易愈合,并能生出大量的分生根和吸收根,有利于增加樹體營養水平。
秋季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如豆粕、豆餅類,生物有機肥類,牛糞、羊糞、豬糞等農家肥。豆粕、豆餅類建議每667平方米用量為200~300千克,生物有機肥為300千克左右,農家肥建議“千克果千克肥”。農家肥在施用時一是要注意充分腐熟,多用碳氮比高的牛糞、羊糞類。
化肥包括氮磷鉀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氮磷鉀肥料在秋季施用的量應占全年用量的60%左右。秋季氮磷鉀肥料的使用量建議如下。(1)667平方米產4500千克以上果的果園:氮肥(N)12~18千克,磷肥(P2O5)6~9千克,鉀肥(K2O)9~15千克;(2)667平方米產3500~4500千克的果園:氮肥(N)9~15千克,磷肥(P2O5)5~7千克,鉀肥(K2O)9~12千克;(3)667平方米產3500千克以下的果園:氮肥(N)6~12千克,磷肥(P2O5)3~5千克,鉀肥(K2O)6~12千克。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是鈣、鎂、硼、鋅,建議施用硫酸鋅2~3千克、硼砂0.5~1.0千克、硝酸鈣20千克。
目前我國蘋果園有機肥投入普遍不足,建議進行局部優化施肥提高肥效。方法是在樹冠投影處向里1米左右挖直徑和深度均40厘米左右的穴,數量一般4~6個,將有機肥和化肥與土混勻放入穴中填滿。每年交換挖穴位置。
2.落葉前葉面噴肥。在落葉前20天左右開始噴3遍高濃度尿素,第一遍在10月底進行,濃度為1.0%左右;7~10天后噴第二遍,濃度為2%~3%;再過7~10天后噴第三遍,濃度為5%~6%,每次添加0.3%~0.5%的硫酸鋅和0.5%~2%硼砂。噴施時間選擇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后,適宜溫度范圍為10~25℃。噴施方法為先上后下,均勻周密,噴施以嫩葉為主,主要噴施背面。這三遍高濃度尿素一是補充氮素有利于含氮化合物合成,二是促進葉片及時脫落(第三遍尿素的作用),均提高了貯藏營養水平,促進花芽分化,增強抗逆性。
【國家蘋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編號:2016YFD0201100)】
(葛順峰 姜遠茂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