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九店鄉農業服務中心 楊保建
豫西山區春季麥田管理
嵩縣九店鄉農業服務中心 楊保建
豫西山區種植的冬小麥大多處于淺山丘陵區,春季苗情復雜,容易遭受春旱、霜凍等惡劣天氣影響。麥田生產管理上應突出做好“一促五防”等管理措施。
對個體弱、群體小的麥苗要淺耕細鋤,并結合中耕每667 m2追施尿素5~7 kg,促使弱苗升級轉化,以增加中小分蘗和促進新蘗快速生長,提高穗粒數和畝穗數,在拔節期最好每667 m2追施尿素6 kg;對底肥不足脫肥發黃的麥田要及早追肥,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7 kg;對群體偏大的麥田要推遲到拔節后追肥,一般每667 m2追尿素10 kg;對旺長的麥田不追返青肥,應進行深耕鎮壓蹲苗,控制旺苗過快生長,在起身拔節期每667 m2用50%矮壯素20 g,對水50 kg進行均勻噴霧,抑制莖節伸長,防止徒長倒伏。鎮壓要在晴天中午的前后進行,切忌在寒冷潮濕的早晨,以免壓折麥苗引起凍害。
對墑情較差的麥田,有條件的地塊在早春土壤解凍后及時澆水灌溉,澆后要中耕劃鋤,以破除板結,改善土壤墑情。對整地質量差又沒有澆水條件的地塊,可先進行鎮壓,然后劃鋤,使土壤不支空,促進土壤上松下實,改善土壤物理狀況,可以起到增溫保墑作用,促使小麥根系健康生長。
小麥拔節后,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若遇日最低氣溫0~2 ℃的寒流天氣時,在寒流來臨前及時灌水,改善土壤墑情,防御低溫對麥苗的凍害。無灌溉條件的在寒流來臨前采取煙熏、撒施草木灰等措施,預防晚霜凍害,對遭受凍害的麥田,要及時每667 m2追施速效氮磷化肥8 kg,然后澆水劃鋤,亦結合葉面噴施0.01%蕓薹素內酯等生長調節劑,以緩解受凍小麥,促使受凍小麥快速恢復生長。
(一)小麥常見病害
小麥病害容易發生的有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銹?。幌x害容易發生的有蚜蟲、麥蜘蛛、吸漿蟲,此類病害嚴重影響小麥產量。
紋枯病主要發生在小麥莖基部的葉鞘和莖稈上,是春季麥田常發病害。小麥感染此病后,易出現枯死、花稈爛莖、枯株白穗等癥狀。一般在拔節期前后,小麥不是特別密的時候用藥,每667 m2用5%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100 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 g,對水50 kg對準小麥莖基部進行噴霧,重病麥田間隔7 d后再噴灑1次。切記噴灑農藥要對準小麥莖基部。
小麥赤霉病俗稱紅麥頭,是春季小麥的易發病害。從苗期到抽穗期都可發生,其中以穗腐發生最為普遍和嚴重。小麥抽穗至揚花期若遇連陰雨天極易發生,發病后每667 m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對水50 kg對準穗部進行噴霧防治。
銹病、白粉病也是春季麥田上容易發生且危害嚴重的病害。銹病、白粉病主要為害小麥的葉片、葉鞘、莖稈等部位。發病后每667 m2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 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 g,對水50 kg進行噴霧防治。
(二)小麥常見蟲害
小麥常見的蟲害有蚜蟲、麥蜘蛛、吸漿蟲,其中,蚜蟲危害最為嚴重,每年都有輕重不同程度的發生,小麥抽穗后,蚜蟲主要聚集在小麥葉片、莖桿和穗部,吸取汁液,麥穗受害后麥粒干癟,千粒質量下降,嚴重時不能結實。防治麥蚜與不防麥蚜的田塊,同比千粒質量相差7~10 g,嚴重的減產可達30%。當小麥每百株穗蚜、麥蜘蛛在200~500頭時,是防治的關鍵時期,應立即用藥防治。蚜蟲可每667 m2選用40%氧樂果乳油40 mL,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 g;麥蜘蛛每667 m2可選用15%噠螨靈乳油40 mL;吸漿蟲每667 m2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 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 mL,對水50 kg進行噴霧防治。
(三)麥田草害
對雜草基數大,冬前沒有化學除草的,要選擇無風晴好天氣的中午前后,根據麥田雜草種類進行化學除草。以豬殃殃、播娘蒿、薺菜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5 g,加56%二甲四氯鈉可濕性粉劑40 g,對水50 kg進行噴霧。以野燕麥、看麥娘、黑麥草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15%炔草酯可濕性粉劑25 g,或10%精惡唑禾草靈乳油30 mL,對水50 kg進行噴霧。
噴灑化學除草劑,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的劑量和濃度使用,以確保除草效果和防止藥害發生,噴灑除草劑一定要在小麥拔節前進行。
小麥葉片是小麥制造養分的器官,隨著氣溫的升高小麥開始進入幼穗分化期,此時牛羊啃青會嚴重影響養分制造和幼穗分化,而且容易發生凍害,從而造成嚴重減產,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強管護,以防牲畜啃青發生。
小麥生長的后期,由于受高溫的影響,小麥葉片功能極易出現早衰,為了延長葉片生長功能,防止葉片早衰,每667 m2用1000 g尿素,或磷酸二氫鉀200 g,對水50 kg進行葉面噴灑,以增加粒質量,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