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楊玉貞養豬走上富裕路
走進金鄉縣卜集鎮石廟村,映入眼簾的是寬闊整潔的街道一塵不染,五顏六色的鮮花爭相怒放,綠樹成蔭,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在該村的東北角有一個占地10666平方米的大型生豬養殖場,整齊的八個養殖大棚依次排列,生豬、種母豬、種公豬、仔豬各居其室,聞不到糞便的臭氣,看不到污水橫流,這里就是殘疾人楊玉貞的生豬養殖廠。
說起楊玉貞,在石廟村甚至整個卜集鎮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都為他不向命運屈服,努力拼搏創業的事跡而折服。1984年6月的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熱造成了他兩耳重度失聰,使他成了殘疾人。兩耳失聰的楊玉貞苦惱過、迷惘過,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2005年6月,從事多年生豬養殖的表弟來到他家,對他說生豬養殖市場前景很好,建議他搞生豬養殖。楊玉貞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買了3頭二元種母豬,采取自繁自養自銷的模式,當年出欄生豬30頭,純贏利6000元。他把掙來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到擴大規模上,加上他的勤學鉆研、埋頭苦干,到2007年10月份,達到了種母豬100頭,生豬1000頭的規模。經過近十年的苦心經營,養殖廠已經達到種母豬300頭,年出欄生豬3000頭的養殖規模,實現了生豬可以自動采食,糞便自動清理的生態養殖模式,年純收入達到15萬元,成了全縣數一數二的養殖大戶。
楊玉貞雖然身有殘疾,但他有一顆樂于奉獻,助人為樂而又善良的心。他說沒有政府的支持和大家的幫助,就沒有他的今天,現在有點錢了,他首先想到那些還沒有脫貧的殘疾人,他主動上門做工作,先后安置10名殘疾人,使他們有了穩定收入。
為了解決糞便、尿液的污染問題,楊玉貞率先在自己的養殖廠建了4座容積達120立方米的沼氣池,他自費鋪設了1200米的管道,將所產的沼氣,供20余戶本村的群眾免費使用;沼液免費提供給群眾作肥料使用。為了發揮自己懂養殖的優勢,他當上了義務防疫員,只要是哪家的豬生病了,隨叫隨到,從不耽誤。他還熱心殘聯公益活動,多次在為殘疾人開展的技能培訓班上,向大家傳授養殖技術,通俗易懂的講解,受到大家的廣泛贊譽。致富不忘眾鄉鄰,在村里硬化街道、胡同的時候,他捐款5000元;困難戶石志良家的大女兒2014年考上了大學,他掏了2000元……每逢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在鎮敬老院的院里總能看到楊玉貞忙前忙后的身影,為那些五保老人、重度殘疾人送去食用油、面粉、豬肉、糕點等過節物品。
楊玉貞身殘志堅,憑著自己的勤勞能干贏得了群眾的尊重,用自己的愛心奉獻換來了大家的贊揚,通過自己的誠信經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孟媛 王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