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一
(大連市農業科學職業技術學校,遼寧 大連 116033)
遼寧省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研究
王旭一
(大連市農業科學職業技術學校,遼寧 大連 116033)
遼寧是農業大省,也是秸稈產生大省,主要以玉米和稻谷秸稈為主。遼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主要分布在沈陽、鞍山、錦州、阜新、鐵嶺、朝陽等地區,東部山區和南部丘陵地區秸稈資源分布相對較少。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已達80%以上,多用于肥料、飼料和基料。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如何更合理的利用秸稈資源,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根據遼寧省秸稈綜合利用現有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遼寧;秸稈;綜合利用;建議
秸稈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可再生資源,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與“五大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完全符合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著力”要求。因此,遼寧省高度重視,將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大力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本著“多元利用、農用優先”的原則,提出了“五化一建一管”協同推進的發展戰略。
通過近幾年的不斷研究,制定了秸稈還田技術標準和作業質量規范,與農業發展可循環理念契合,完善了作業技術路線和技術模式,建立一種資源生產產品再轉花為可再生資源的新農業經濟模式。2016年,遼寧省的農機保護性耕作推廣項目已達200萬畝。
秸稈作為飼料可以緩解農產品的供需矛盾,可以替代緊缺的草地資源,非常具有開發潛力。近幾年,隨著秸稈青貯、氨化、膨化和發酵技術的不斷推廣,秸稈飼料的利用率顯著提高。并且擴大了用于秸稈處理為飼料的機械設備的補貼范圍,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
秸稈露天大范圍焚燒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引發火災,加劇溫室效應,危害人體健康。現在廣大農村地區為了防止農民露天焚燒秸稈,采取各種手段,如拉網式排查,責任到人,領導干部掛鉤等,但仍屢禁不止。歸其原因我國是分散型小農戶種植模式,國外的秸稈燃料化的經驗并不適用于我國所有地區,秸稈固化成型可以解決秸稈成堆、運輸成本高等問題,制定政策扶持發展秸稈固化成型燃料企業,建立秸稈能源化利用試點,加快推進。
秸稈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有機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生產鮮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種富含蛋白的優質飼料,也可作為優質有機肥還田。現階段遼寧省鼓勵專業合作組織擴大秸稈食用菌的生產規模,既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少污染,又能提高農民收益。以秸稈為原料的基質如今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和陽臺農業當中,如大連市金洋美植磚等產品未來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擴大了秸稈基料化利用途徑。
直接燃燒秸稈或者是與煤炭等燃料混合燃燒來驅動輪機發電可以節省發電成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非常有實際價值的利用秸稈方式之一。遼寧省黑山、臺安和昌圖的秸稈發電廠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完成增容改造,發電量大幅增加。同時通過合理布局,又投資新建了阜新等地三座發電廠。
遼寧地處東北,秸稈下雪前必須收運完成,時間短暫而緊張,所以必須按照就近建造秸稈收儲點原則,合理布局規劃,現已建成300多個收儲中心,基本保障秸稈收儲運體系。
秸稈焚燒監管是一個長期且不能松懈的任務,根據國家制定秸稈焚燒監管的相關政策,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細化到每個地塊,每一個人。并且各市縣政府還制定了相應的考核獎懲辦法。2016年沈陽市、鐵嶺市分別拿出2800萬元、2100萬元對各縣(區)秸稈禁燒管控進行獎勵,同時規定每發生一起火點罰款50萬元、20萬元,獎勵資金和罰款均用于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2016年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比2014年、2015年提高了8%和3%。環保部門通報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的火點數較上年同期下降60%。根據試點地區測算,通過秸稈直接還田及過腹還田,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進一步增加,地力得到提升,化肥使用量進一步減少,農作物產量得到提高,畝均效益明顯增加。試點區域農民平均節本增收達5%以上。通過工作實踐,探索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其中沈陽地區的沈飛秸稈鍋爐改造供熱、康平順發秸稈有機肥加工,阜新地區的祥和秸稈膨化生物飼料、惠農秸稈生物質熱電、田園秸稈基質食用菌及渣料肥料化利用,鐵嶺地區的秸稈專用直燃鍋爐供暖等項目等都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近三年,遼寧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此項工作起步較晚,政府扶持政策滯后,各級財政資金投入不足,農戶傳統觀念頑固,所以,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一是各地區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發展不均衡。各地區的基礎設施,秸稈種類,地理條件等因素使該區域缺乏有效的推進工作手段,仍沒有找到高效科學的秸稈綜合利用辦法。二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缺少與扶持政策配套的引導資金,導致社會資本投資秸稈開發利用的積極性不高。三是重堵輕疏,許多區域的陳舊思想沒有轉變,仍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監管焚燒上,對秸稈綜合利用不夠重視,秸稈轉化研究嚴重不足。四是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缺少專業的收儲運隊伍和配套機具設備。五是土地分散經營,秸稈收集、還田等作業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散戶比例過大,難于管理。
目前,遼寧省已實踐出獨具地區特色的秸稈“五化”利用模式。省內各地因地制宜,抓住重點,結合已有模式建設合理的秸稈資源利用結構和方式,以點帶面,全面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為秸稈資源化產業化進程提速。
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與工業、農業、畜牧、能源、環保等產業高度融合、密切相關。遼寧省各部門相互溝通聯系,由省農委牽頭,各部門通力協作,形成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合力。研究出臺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在土地方面,著力解決了秸稈收儲點和堆場等用地難題,將秸稈儲存用地納入農業用地管理。在金融方面,對秸稈收儲加工企業參照小微企業金融信貸政策,享受循環經濟金融優惠政策。
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是秸稈綜合利用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當前制約我省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瓶頸問題。所以,當前我們最需要做的一項具體工作就是科學合理布局、規劃建設好秸稈收儲運體系。首先,要加強資金投入,完善財政支持及資金鼓勵政策,集中項目區域,統籌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糧改飼試點資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資金等,形成整體合力。再通過政府組織推動、企業和合作社牽頭、農戶參與,各個環節共同努力,在市場化運作下逐步構建“分整結合、范圍收儲、集中轉運”的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
秸稈綜合利用是市場前景豐厚的新興綠色產業。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從事農業的生產者認識仍不足。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等形式,重點宣傳推廣成熟實用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與技術,編印《秸稈綜合利用實用技術》,全省發放,要讓每個農戶明白技術的優越性。充分利用各媒體渠道全方位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和露天焚燒的危害,強調秸稈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調動各農業市場主體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