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雯
(1.大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37;2.大連市畜牧總站,遼寧 大連 116037)
動物生產
肉雞副雞嗜血桿菌與敗血型霉形體的鑒別診斷
趙怡雯1,2
(1.大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37;2.大連市畜牧總站,遼寧 大連 116037)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雞嗜血桿菌引起雞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任何年齡雞都易感,但幼雞一般不太嚴重,成年雞發病急、病程長,引起育成雞生長發育不良和產蛋雞產蛋明顯下降。臨床表現為眶下竇腫脹、流鼻汁、流淚、排綠色或白色糞便。敗血型霉形體(MG)引起的腫頭腫臉和副雞嗜血桿引起的傳染性鼻炎臨床表現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MG感染雞群先表現喘、氣管啰音,然后逐漸出現腫頭腫臉雞,遷延不愈,眶下竇分泌物呈干酪樣,量大時形成栓子阻塞呼吸道引起雞死亡。而傳染性鼻炎發病急,雞眶下竇迅速腫起,觸之有波動感,分泌物呈漿液性,有黏度,注射器可以抽出,后期感染繼發菌分泌物呈干酪樣、膿樣,不易與MG區分,所以這兩種病要早期準確診斷,有針對性地治療。
某肉種雞場12周齡肉種雞出現了以腫臉、流鼻汁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疾病蔓延迅速,病雞均表現面部雙側腫脹,鼻孔有黏液流出。放血宰殺病雞,在鼻孔處剪斷上喙,擠壓眶下竇,流出大量黏液,混有干酪樣分泌物。我們采集病雞眶下竇分泌物,分別進行了副雞嗜血桿菌和敗血型霉形體的實驗室檢測。
對疑似副雞嗜血桿菌的純化培養物及對應的病料樣品按NY/T538-2002雞傳染性鼻炎診斷技術的方法預處理,然后按EzuP柱式細菌基因組DNA抽提試劑盒說明書的方法提取細菌基因組DNA,反應體系:10×Buffer 2.5微升,dNTP各0.5毫摩爾,Taq聚合酶1.5U,副雞嗜血桿菌上下游引物各0.5微升(0.2微摩爾),細菌DNA模板2微升,加雙蒸水至25微升;反應條件:98℃2.5分鐘預變性;94℃1分鐘、65℃1分鐘、72℃2分鐘,循環25次;94℃1分鐘、65℃1分鐘、72℃10分鐘,循環1次。PCR產物經0.8%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
禽敗血型霉形體熒光PCR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生科尚儀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60701。樣本為眶下竇分泌物,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每個測試反應體系PCR反應液23微升,Taq酶0.25微升,提取的模版DNA 2微升,PCR反應條件:94℃3分鐘;94℃5秒,60℃30秒(收集熒光),40個循環。熒光信號收集設定為Fam熒光素。Ct值小于等于35的樣本為陽性。Ct值大于35的樣本重做,重做結果Ct值為none為陰性,否則為陽性。
病雞眶下竇分泌物經副雞嗜血桿菌PCR檢測,均在500bp處出現了和陽性對照大小相同的條帶,MG熒光PCR檢測結果為陰性。
副雞嗜血桿菌分離過程比較復雜,培養基制作也很繁瑣。該菌的分離對病料的新鮮度要求高,不能冷凍,活禽采集后半小時內接種才能有效獲得菌株,而且分離過程中要排除雜菌干擾。我們采用陳小玲等建立的PCR診斷方法(NY/T538-2002)快速診斷,以便區別敗血型霉形體、傳支、傳喉等呼吸道病,有針對地采取治療措施。
敗血型霉形體(MG)在肉雞養殖量較大的普蘭店市和瓦房店市檢出率較高,我們曾對兩市6個呼吸道病反復發作的肉雞養殖場進行MG血清學監測,結果MG血清抗體平均陽性率達70%。分析主要原因是引進的雞苗已感染MG,這一點在外引的麻羽肉雞上表現明顯;種雞帶菌垂直傳播;養殖場環境衛生差,飼養密度大,飼養環境調節能力低下,在冬、春氣溫驟變時易誘發MG。肉雞MG感染與大腸桿菌感染協同致病作用更為突出,使肉雞呼吸道病反復發作。調查中發現雞群感染MG后,大腸桿菌感染率常陡然上升,造成雞群生長緩慢或停滯,飼料轉化率低,出欄期延長,淘汰率增加,一些散養的特種肉食雞對MG特別易感,傳播快,合并感染嚴重,使治療變得異常困難。最后形成大量干酪樣物堵塞呼吸道,引起很高的死亡率。
MG不僅可以水平傳播還可以經種蛋垂直傳播,所以防制MG要從種雞凈化、疫苗接種、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等多方面入手。
PCR檢測方法是一種早期診斷的好方法,定期分離病原體檢測其耐藥性及分子遺傳變異性是科學防控這兩種疫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