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靜
(遼寧省農機質量監督管理站,遼寧 沈陽 110000)
當前遼寧省農機職業技能鑒定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析
李雪靜
(遼寧省農機質量監督管理站,遼寧 沈陽 110000)
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鑒定,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發展新農業、科技農業的重要保證措施,它直接提高了農機從業者的基本素質和操作技能,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擴大了范圍,為科技興農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人才儲備;而且還提高了農機的使用效率,保證了農機操作過程中的生產安全,進而在多方面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遼寧省農機職業技能鑒定站是從2003年開始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的。自開展工作以來,累計組織了30000余人、2000多期的農機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活動,而最終有25000余人順利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然而,近年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越來越少,據統計,2012年共有2000人左右,2013年則為1700人左右,2014年為1200人左右,而到了2015年則減少到了1000人左右,2016年更少至870人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為使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廣泛深入且持久地開展下去,我們應積極總結問題所在,努力做好鑒定工作。
首先是鑒定成本問題。某些鑒定項目的成本過高,遠超出農民群眾的心里預期,同時也超出多數工作站的工作預算。例如玉米聯合收獲機方面的工種鑒定,由于該機具本身的造價高,且鑒定操作中的油耗、磨損、保養、維修等相應費用也過高,因此導致鑒定成本高的問題。
其次是鑒定標準與鑒定對象的水平及工種多樣化需求的不一致問題。目前針對技能鑒定考核包括理論和技能兩方面,在鑒定工作過程中發現,鑒定對象的層次差別大、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因素難與統一的鑒定標準相適應。例如鑒定對象中有文化水平較低但可熟練操作機具的農民、文化水平高但缺乏實際操作技能的學生及農機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因此統一的考核標準難以適應鑒定對象的實際情況,給鑒定工作帶來了阻力。與此同時,部分標準沒有事實解決通用性問題,考核內容與實際生產操作有差異,也是鑒定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之一。
再次是無配套的政策和制度為其順利開展保駕護航。在農機職業技能鑒定過程中,會有林林總總的問題出現,有些是由于缺乏相關配套的政策、制度等所造成的,由此加大了工作開展的難度,從而影響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進展速度;另外還有勞動人口外流致使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逐年減少以及因宣傳不到位所致的農機從業者對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視不夠等問題。
發現問題必要切實解決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本人提出以下意見,與從事農機職業技能鑒定的同仁們探討。首先,當前在實操方面鑒定多為一對一的考核形式,此形式存在時間耗用大、鑒定人數少的問題,同時將農機租賃、儀器損耗、維修保養、差旅食宿及工本費等相關費用進行核算,鑒定人數需達到40人以上才可持平。如只靠收取鑒定對象的基本費用,而沒有經費和補貼等方面的資金支持的話,大規模的鑒定活動基本不可實現。因此在實操考核中,可以考慮與農機合作社實行聯合鑒定,此種方式即可降低鑒定成本,又可為農機合作社進行宣傳,同時為其提供優秀的農機操作者,可謂是一舉多得。其次,要實現靈活多變的鑒定方式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鑒定對象。鑒定工作過程中,在滿足鑒定標準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口述方式的臨時處理,這樣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被鑒定人員來說,可以極大地減輕其心理負擔和文化水平局限,滿足其自身的實際情況。最后,加大宣傳力度。鑒定工作人員應采用及時有效的宣傳辦法,如廣播、知識手冊及手機信息等方式對農機職業技能鑒定方面的知識法規進行宣傳,使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意義深入民心,從而使農機操作者易于接受職業技能鑒定,也對鑒定的依據、過程、收費標準、評定方式等事宜有清楚的認知,也為鑒定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便利條件。
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是一項關系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它涉面廣、專業性強,因此對技能鑒定人員的要求也較高。隨著職業技能鑒定的政策法規的不斷出新,鑒定人員要時刻保持認真學習的態度,掌握科學的鑒定方法和手段,因為這關系到農機操作者及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當然更要深入了解鑒定對象的實際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技能鑒定工作順利開展,更好服務于廣大農業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