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縣經濟作物管理站 孫靜
關于柞蠶良種繁育選擇標準的探討
方城縣經濟作物管理站 孫靜
在柞蠶的良種繁育中,柞蠶良種是發展柞蠶生產的基礎,蠶種質量的優劣,數量的多少將會直接影響生產,因此柞蠶在4個不同蟲期的選擇,無論在品種選育、原蠶種改良方面,還是在品種復壯、提高蠶種質量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柞蠶界還沒有固定的選擇標準,在這里筆者就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淺談一些看法。
應選擇卵粒大,整齊度好,卵形均勻,卵色一致,呈深褐色的種卵。在一蛾產卵粒數與百粒卵質量選擇上,應同樣重視。在卵量上應選留接近平均數的蛾區,淘汰卵量過多或過少的蛾區。實踐經驗可知,一蛾產卵粒數過多,百粒卵質量過輕,其后代蠶繭成績不良。
在綜合性狀優良的基礎上,著重對卵期生命力的選擇,主要標志是孵化率。選留普通孵化率高于平均數的蛾區,力求選高。孵化率不僅表示卵期生命力,又是孵化整齊度的性狀指標。因此,在選擇普通孵化率高的前提下,選擇實用孵化率高的蛾區,可以收到卵期生命力高孵化又整齊集中的選擇效果。
選蠶是柞蠶良種繁育的中心環節,蠶兒由于生活在野外自然條件下,環境多變對蠶的強健性、抗逆性、適應性表現影響明顯;并且蠶體發育對飼料選擇、齡期發育經過等性狀有密切關系,因此蠶期選擇較蛾期、蛹期更容易收到預期的效果。
選蠶時把蛾區選與個體選相結合,以蛾區選擇為主。蟻蠶上山就要注意觀察比較,重點應以5齡盛食后期選擇為主,此時蠶體定型性狀表現明顯。選留標準:蠶群發育整齊度一致,體色鮮艷一致不雜,具有本品種固有色澤,對飼料選擇不嚴,食葉整齊,營繭集中,齡期經過日數居中偏早的蛾區。
個體選擇上,強健蠶體表現是體皮鮮明具有光澤,蠶體光滑富有彈性,手握有漲力感;體態端正,舉止活潑,胸大尾小,環節緊湊,收縮力強,剛毛完整直硬,端部有疙瘩;蠶體大小選中等,繁種可每2代或4代選擇1次,視具體情況酌定,在選育新品種與原蠶種改良為目的的選擇上,通常把蠶體色作為表現型標志。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即蠶體色與健性相關性問題,這是個復雜的生理學、生態學問題。生物體色長期自然選擇下形成的適應性產物,在不同生態條件下,體色表現各不一樣,具有繁衍后代延續種族的生態意義。柞蠶體色在地理分布上有它的自然區域性,因而體色也不相一致,不同蠶體色對當地自然條件適應性表現也不同。
蠶期選擇的重點是蠶兒生命力,幼蟲生命率與收蟻結繭率是強健性指示性狀,選擇時應選留高于該性狀平均數的蛾區要高中選高,放養期需認真觀察記錄。
蛹期選擇主要是選繭,先在蛾區間比較,選擇繭形端正,繭粒大小整齊適中,繭色較淡且一致不雜,繭衣不毛具光澤,繭蒂細長均勻,繭層較厚而均勻,皺縮少,搖動聲音清脆,蛹質量中等的蛾區與個體。
全繭量、繭層量、繭層率、繭長等數量性狀,易受自然條件和放養管理水平的影響,選擇時應考慮蠶期條件,靈活掌握,并注意淘汰離均差懸殊的個體。
蛹期生命力主要以死籠率表示,要選留死籠率低于平均數的蛾區,盡量做到低中選低,嚴格要求。
要選留體態端正,舉止活潑,蛾體大小適中,顏色鮮明一致不雜,羽化期適中,發蛾率高而集中的蛾區。個體選擇上,除上述標準外,還要蛾翅平展,蛾腹緊湊,飽滿有力,血液清亮,并與體色一致,且無渣點,成熟卵多,蛾尿呈乳白色。
對蛾的選擇要以雌蛾為主,雄蛾為輔。但實踐證明,雄蛾強健與否,對其后代也有直接關系。因此,在繁種中選擇雄蛾十分重要。
在生命力選擇上,以蠶期和蛹期為主,以幼蟲生命力、收蟻結繭率、死籠率與蟲蛹統一生命率為主要選擇項目,優中選優,其他性狀適當考慮,方能收到既有高的強健度,又有優良的選種效果。
作為一個品種必須具備群體中各個性狀相一致性和繁衍傳遞過程中的遺傳穩定性兩個特點。因此,在良種繁育過程中,對4個不同蟲期的選擇,應注意鞏固和保持品種的固有特性,這就要求剔除雜體,保持純度,提高種性。
柞蠶4個不同蟲期中若干主要性狀,如全繭量、繭層量、繭層率等,易受環境條件影響發生變異。對于這些性狀,要選擇各性狀表現型值接近其平均值的蛾區,淘汰均差較大的蛾區,即卡兩頭留中間,這樣既可鞏固優良性狀,又能提高性狀整齊度與典型性。
柞蠶4個不同蟲期的性狀在系統發育過程中形成了性狀間的一定相關性,因此在選擇時要注意性狀間的一定相關性,設法克服矛盾,在綜合性狀優良前提下,改進提高某個別性狀,就可基本控制不良結果的出現。
柞蠶的某些生物學性狀,如體色、繭形、繭色、蛾色以及主要經濟性狀,如強健抗病性、單蛾產卵量、卵質量、發育經過、全繭量、繭層量等,這在蛾區間與個體間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優良蛾區及其優良個體,通常其后代優良,因此選擇中應以蛾區選擇為主,并在其中選優良個體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