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臥龍區農業局 陳靜
依托優勢 培強產業積極推進臥龍區都市生態農業發展進程
南陽市臥龍區農業局 陳靜
臥龍區位于南陽市中心城區西半部,是南陽市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轄2鄉9鎮7街道1景區,耕地5.6萬hm2,總人口9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8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城郊型農業大區。區內道路縱橫,交通便利,兼有獨山、紫山等7架孤山,白河、潦河等14條河流,麒麟湖、蘭營水庫等 29 座中小型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境而過,臥龍崗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龍王溝風景區、獨山風景區三大景區已初具規模。近年來,我們立足臥龍區近城有山臨河等優勢,整合資源,合理規劃,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著力培強月季花卉、蔬菜、畜牧、休閑觀光等農業特色產業,現已初步形成了圍繞南陽城區的環城生產、經濟、生態功能兼顧的都市生態農業雛形。
月季是臥龍區的傳統產業,栽培歷史悠久,有“中國月季之鄉”之稱,是全國最大的月季種苗繁育、出口創匯基地。目前,全區有花卉企業210家,種植面積0.28萬hm2,種植企業100余家,年銷苗木2.2億株,年供應量、出口總量占國內的80%以上,產品遠銷德國、荷蘭、日本、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產值3.2億元,出口創匯近580萬美元。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月季展覽園(南陽月季博覽園),自2010年以來成功承辦了七屆中國(南陽)月季展(節)。
蔬菜產業常年播種面積1.75萬hm2,產量77.3萬t,年產值6.3億元,“農超對接”“農批對接”渠道逐年拓寬,全區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0個無公害、綠色、有機基地12個,中心城區蔬菜供應第一大區地位進一步穩固。
按照疏堵結合的思路,一手抓關停,關閉白河沿岸禁養區內養殖場42家;一手抓升級,改造規模養殖場15個,建成生態養殖企業8家。全區牧業產值9.7億元,增長8%,以臥龍牧原、豐園禽業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逐步增強。
目前,獨山風景區、龍王溝風景區均完成了總體規劃,建設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儲備了一批重大項目,奠定了今后發展的良好基礎。郊區農業觀光園、特色旅游村的基礎條件、旅游要素進一步完善,行業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年接待游客達200萬人次,總收入突破20億元。
在綜合區域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初步擬定了“三線六園”的都市農業發展思路。“三線”即:沿S333線培育以月季花卉為主的20 km月季景觀長廊,沿龍祥路兩側培育以草莓、桃為主的農業休閑采摘帶,以麒麟湖和全國釣魚基地為主的農業觀光旅游線;“六園”即:南陽月季博覽園、任聞路王超玫瑰園、臻田農業示范園、龍祥生態園、七里園盆景觀賞園、潦河坡石榴園。通過近兩年的培育和運作,“六園”的綜合功能、輻射帶動能力有了明顯提升,逐漸成為都市生態農業的亮點。其中,2016年南陽月季博覽園接待游客30萬人次,年收入3000萬元,臻田農業示范園接待游客8000人次,年收入3000萬元。與此同時,還新扶持了一批有前景、有規模、有看點的優質項目。南部,沿南鄧路重點扶持中森綠博園、浙淯苗木花卉、維爾康高效農業,合計已流轉土地373.33 hm2,項目種植區均已初具規模,南鄧路花卉苗木長廊雛形已現。北部,重點培育了九韶芳香玫瑰園、龔河旅游觀光生態園、南陽熏衣風情園、綠之緣食用菌種植基地等項目,100 hm2的九韶芳香玫瑰園和100 hm2嘉農玫瑰園均已建成,已成為全市最大鮮花旅游基地。龔河旅游觀光生態園是一個集種植、觀賞、旅游、餐飲、香料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生態旅游綜合體,目前項目已投入使用,2016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年收入3000萬元。南陽熏衣風情園,占地66.67 hm2,是一個集賞花采摘、婚慶攝影外景、農家樂于一體的園區,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收入1000萬元。綠之緣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已發展大棚83個,培育的品種蘑菇在遠銷北京、鄭州、武漢市場的同時,又滿足了游客采摘觀賞需求。
近年來,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9家、農民合作社762家,帶動農戶5萬余戶,年產值超22億元。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2個,且運行良好,2016年,月季(玫瑰)農業產業化集群(市級)銷售收入12.15億元,比2015年增長12.5%,想念面業農業產業化集群(省級)實現收入13億元,比2015年增長8%。
目前,全區流轉土地近2.2萬hm2,占耕地總量的38.6%,所有流轉土地中,有90%以上的項目達到3.33 hm2的規模化經營標準,有效促進了農業結構優化調整,為都市農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目前,臥龍區符合注冊條件的家庭農場185家,在發展家庭農場工作中,臥龍區對家庭農場項目建設、品牌培育、保險補貼、貸款貼息等方面大力支持,并通過舉辦各類現代家庭農場培訓班、研修班等,不斷提升經營主體素質并有效推廣家庭農場品牌。目前,臥龍區已初步形成了家庭農場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融合,共同提升產業化水平,對接都市農業“大市場”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