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瓜菜間作套種高效栽培模式
小麥、冬春蔬菜、西瓜、青豆、晚秋蔬菜間作套種是江蘇省姜堰市通南高沙土地區蔣垛等鎮農民經多年摸索總結出的一種能有效增加種植指數、省工節本集約化的生態高效栽培模式,即利用常規小麥種植田在秋播時按一定的規格留空幅先套栽冬春蔬菜,冬春蔬菜讓茬后套栽經嫁接的無籽西瓜,小麥讓茬后再在西瓜兩側分別套播2行大豆,西瓜、大豆讓茬后搶種一茬晚秋蔬菜。該一年三茬六作間套種植模式具有投入少、操作簡易、產出率高、見效快等特點,現已在大面積生產中逐步推廣應用。
1.產量與經濟效益。667平方米產小麥250~300千克、西瓜3500~4000千克、鮮豆莢350~400千克、空幅內栽種冬春兩茬蔬菜和全田一茬晚秋蔬菜的蔬菜總產量在3000千克以上,合計667平方米產值可達8400~9200元。
2.生態效益。麥菜(瓜)共生,前期種植的小麥為空幅內冬春蔬菜保溫防凍,促進蔬菜生長發育;空幅也為小麥創造了邊行優勢,增強小麥抗倒力,使其穗大粒多,基本不減少;小麥留高茬、秸稈全量還田不焚燒,減少了環境污染,又可作為西瓜自然立架,通風透光,減少西瓜病害;加之大豆固氮,兩者能有效地改土培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瓜豆共生,改善了大豆前期因高溫生長不良和西瓜后期因高溫暴曬的環境條件,利于兩種作物健壯生長,屬典型的生態環保型農業。
3.社會效益。一年四季均衡利用勞動力,提高勞動附加值,增加農產品,豐富市場供應。
1.小麥、蔬菜。按常規小麥種植,即在4米麥行的中間留1.5米寬空幅(西瓜莖蔓分向兩側),或在3米麥行的一側留1米寬空幅(西瓜莖蔓分向一側)。小麥成熟時留高樁收獲,全田秸稈留田不焚燒,所留空幅栽種冬春蔬菜如青菜、茼蒿或菠菜、小青菜等。
2.無籽西瓜。⑴技術要點。667平方米栽200株,一般可收西瓜5000千克;最大的特點是西瓜栽后不耕地、不鋤草、不整枝、不壓蔓、不需人工授粉,屬典型的省工節本簡化式栽培。同時通過西瓜與西葫蘆嫁接,使其根系更加發達,吸收肥水能力增強,長勢旺盛,基本無病害,且西瓜由于無籽品質優、含糖量高、食品性佳。⑵育、嫁接苗。4月初在大繃內采用穴盤集中育苗,子葉展平后再與西葫蘆等作砧木嫁接,兩葉一心時移栽大田。⑶移栽。5月上旬移栽,麥瓜共生期30天。移栽前15天,空幅內前作蔬菜讓茬后667平方米施優質腐熟有機肥1500千克、總含量45%的硫酸鉀復合肥30千克作基肥,耕翻后做成小高壟覆蓋地膜,667平方米栽200株瓜苗,栽后澆足底水,封好膜口。⑷管理。苗期應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害蟲,按規模將莖蔓引向麥樁處。注意田間內外溝系配套,確保灌排水暢通,雨后田間不積水。根據結瓜情況和植株長勢在距植株根部50厘米外追施尿素或復合肥1~2次,并結合治蟲噴施磷酸二氫鉀液等葉面肥。⑸采收。8月上旬可陸續上市,此時大棚早熟栽培西瓜已上市結束,正好補充市場。
3.大豆。麥收后在西瓜行兩側分別按株行距50厘米×80厘米播2行菜用大豆,每穴播3粒,667平方米播1500穴左右。一般9月下旬陸續采收鮮豆莢上市。
4.蔬菜。大豆、西瓜收獲后可搶種晚秋蔬菜如蘿卜、小青菜、菠菜或育苗移栽花菜、包菜、大白菜等。 (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