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實現貧困戶自主脫貧
為充分調動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年來,平邑縣豐陽鎮大力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不等不靠、艱苦創業的思想,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貧與內部自我脫貧的互動機制,實現貧困戶自主勞動脫貧。
一是積極宣傳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豐陽鎮積極宣傳推廣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年齡在18~60歲之間的貧困戶扶貧包內都有一張“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問答明白紙。每位包戶干部在入戶走訪時也會向貧困戶解釋相關政策,鼓勵有能力的貧困戶通過貸款,發展產業,實現自主脫貧。2016年豐陽鎮共有11戶貧困戶通過富民農戶貸貸款,發展蔬菜種植、生豬養殖等產業,平均年增收在1萬元左右,實現了脫貧。
豐陽鎮積極推廣富民生產貸,鼓勵企業通過貸款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同時帶動貧困戶增收。企業貸款時要與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我們不鼓勵直接把錢分配貧困戶,而是通過吸納就業的方式,讓貧困戶自主勞動,獲得收入,實現脫貧,杜絕貧困群眾養成等、靠、要的懶惰思想。
扶貧小額信貸最大的優勢就是貼息,減輕了貧困戶貸款的負擔,而且貸款發放速度快,門檻相對較低。南埠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炳剛就是通過扶富民農戶貸實現脫貧的典型代表。張炳剛,41歲,家庭4口人,本人為獨生子,因其父親長年身體不好,檢查、打針吃藥花費不少費用,妻子長年照顧父親,還有兩女兒要撫養,家庭無收入來源,造成了家庭貧困。該戶2016年上半年申請辦理富民農戶貸4萬元,建豬圈并購買了十幾只豬仔進行養殖。當年豬仔長成并已出售,年增收1萬多元,實現了脫貧。
二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項目。近年來上級陸續向豐陽鎮派駐了省、市、縣第一書記30名。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在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下,豐陽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項目,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產業協會+貧困戶”等模式,引導貧困村、貧困戶發展蔬菜大棚、中藥材和黃桃、山楂、蘋果、無花果等優質林果等特色種植產業。
2016年豐陽鎮先后結合大豐陽大棚蔬菜項目,流轉土地20余公頃,發展蔬菜種植大棚200余個。圍繞香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在其余第一書記村新發展黃桃、山楂果樹種植73公頃,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有效增加了貧困戶經營性收入和務工收入,實現了貧困戶的穩定脫貧。
大豐陽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岳增安就是通過大棚種植土豆實現脫貧的典型代表。大豐陽在2016年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建設了蔬菜大棚116個,大棚建成后優先對貧困戶承租,村內30多戶貧困戶承包了大棚,種植土豆。岳增安、岳增玉等人承包大棚以后,積極向村里大棚種植能手徐華請教經驗,徐華也經常對種植大棚的貧困戶傳授經驗、技術指導。在岳增安等貧困戶的帶領下,大豐陽大棚種植土豆取得了大豐收,并且當年土豆價格良好,銷量大,大大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平均增收6000元左右,實現了脫貧。(王樹民 平邑縣扶貧開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