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華,韓英浩
對神經生物學研究性教學模式的理解與探索
金美華,韓英浩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黑龍江大慶163319)
通過對研究性教學的理解和教師在研究性教學中的作用,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神經生物學研究性教學的方法、如何提出問題、如何組織開展課堂教學、采用何種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為提高神經生物學的教學效果及人才培養的質量提供參考和借鑒。
神經生物學;研究性教學;探索
研究性教學是將學生置于研究情境中,以問題為導向,積極調動和開發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教育模式,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開展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性教學,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提供一些體會建議和教學方法方面的參考。
研究性教學的出發點,是要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攝取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接受者的被動模式,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尋求問題解決途徑,將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地運用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并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累積了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1]。這種教學模式轉換,對教師的角色有了新的定義。
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教師的角色是多方面的: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是教學情境的創設者;教師要以研究的形式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是課堂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是參與學術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要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不斷地將新的學術思想和成果引入課堂[2]。
多重的角色,必然要求教師在研究性教學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積極探索教學方法,設計和編排教學內容。教師如何做好研究性中教學的這些角色,與采取何種以及如何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密切相關。
研究性教學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神經生物學研究性教學方法中,較為廣泛采用的是問題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3-4]。神經生物學涵蓋的內容范圍廣,信息量豐富,學科跨度大,與人自身的生理活動緊密聯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耙詥栴}為著眼點”的教學方法,適合神經生物學研究性教學。
3.1 如何提出問題
問題的選擇,教師可以根據章節的內容來提出,也可以向學生征集他們所感興趣的神經生物學領域問題。但是提出的問題,不能太大或太小。問題太大,學生難以聚焦于焦點,往往做得報告會很散,抓不住重點,而且在短時間內難以完成。比如,離子通道病,包含了多種疾病,學生容易泛泛介紹相關疾病后,就很難深入。所以問題還要進一步地細化,比如與鈉離子通道相關的離子通道病,進一步聚焦于其代表性的疾病,相應的疾病表現和發病機制。這樣學生在教師一步步的引導下,有目的地完成自主學習。如果提出的問題太小,不利于學生去發揮。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學生的特點,有所選擇地提出問題。
3.2 指導學生學業,組織課堂教學
學生根據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一般5~6人為1組,分成不同的角色:主講人負責在課堂上的報告,制作人負責PPT的制作。同組的學生一起利用圖書館網絡查找資料,學生主要利用國內的超星、百鏈來查閱搜索文獻,大多數學生采用中文文獻作為參考。中文的參考文獻,學生容易看懂,但數量和質量上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整理總結討論相關問題時,教師參與進來,提供一些指導性的建議,來彌補報告中的不足及漏洞,擴展同學們的思維,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最后,學習小組中的主講人在課堂上以報告的形式來展現學習效果,其他小組的學生提問質疑和評價,教師總結歸納的形式完成整個過程。
3.3 多種教學方法與研究性教學方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創新能力
問題為著眼點的學習方法,以問題來吸引學生們的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和獲取知識,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點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做到的。在有限的學時內,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來講解基本的概念、知識理論,在此基礎上開展PBL教學方法[4]。這樣能夠彌補研究性教學重問題而帶來的,學生對基礎知識學習的欠缺。
針對基礎性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重點和學生的興趣點,來選擇傳統授課方式的教學內容。如果學校已經建立了網上學習評價體系,也可以結合翻轉課堂,學生在線上完成自主學習。多種方式結合的教學手段,最終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習的能力和效果,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3.4 研究性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
以往神經生物學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的實驗。比如神經組織的特殊染色技術,神經系統傳導束示蹤法[5],在這些神經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術的基礎上,還要結合本學科的研究領域開展具有研究性的實驗,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研究潛能。研究性教學的重點是將教學情境設置為科研情境,學生結合學科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學習[6]。因此,實踐教學要在傳統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斷的去開發和加入新的研究內容,逐步地將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
此外,教師要不斷地閱讀神經生物學領域研究新進展、新成果,將其引入課堂,豐富知識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邁向國際化的研究領域。隨著研究性教學的逐步深入,學生將直接面對實際科研中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出發點,在科研情境中尋求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研究性教學的目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自主性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培養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終身教育”的要求。當今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師面臨著各種挑戰,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素質,改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大數據時代,國內高校網絡教學平臺,Coursera等國內外教育平臺、為高校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機會,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些資源,多角度學習專業知識,深層次理解,有利用教師提高專業素質。隨著研究性教學的深入開展,我們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如開發適合神經生物學研究性教學的教材、輔助的案例教材[7]、外文教材的中文編譯、學校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和學生學業完成評價體系[1]、研究性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這些措施的完善,會很大程度的提高研究性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陳小鴻.高校研究性教學的內涵、評價與管理[J].高教與經濟,2008(21):7-11.
[2]趙新平.研究性教學中教師角色的重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61-62.
[3]劉偉.以“問題”為著眼點積極推行研究性教學[J].中國高等教育,2010(1):48-49.
[4]周欣陽,丁斐.PBL教學模式在神經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交通醫學,2009(5):587-588.
[5]陳鵬慧,阮懷珍.神經生物學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9(8):534-535.
[6]劉贊英.國外大學研究性教學經驗及其啟示[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7(7):68-75.
[7]趙洪.研究性教學與大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71-75.◇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ing the Research-based Neurobiology Teaching
JIN Meihua,HAN Yinghao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Heilongjing Bayi Agriculture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It gives some advices on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based on recent years of teaching:how to ask the questions,how to carry out the classroom teaching,adopt which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etc.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neurobiology and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ng talents.
neurobiology;research-based teaching;explore
Q42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3.052
1671-9646(2017)03b-0082-02
2017-02-23
金美華(1973—),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氧化應激與神經退行性病變的相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