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秸稈“五料化”利用既環保又增效
搞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也是防止秸稈焚燒、避免大氣污染的治本之策。近年來,臨沂市積極探索農作物秸稈能源化、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料化”利用,逐步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近年來,臨沂市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堅持“堵用并舉、以堵為先、以用為重”的原則,把禁止焚燒和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一起抓。大力推進秸稈還田和肥料化利用,以小麥、玉米為重點,研究制訂秸稈機械化直接還田作業標準,加大機械化還田、快速腐熟還田技術推廣力度。大力扶持發展秸稈飼料加工業,把秸稈飼料化與調整種植、養殖結構結合起來,積極培植秸稈養畜產業帶。鼓勵發展秸稈基料化產業,大力發展以小麥、玉米、棉花秸稈為基料的食用菌生產。穩步推進秸稈燃料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廣秸稈生物氣化、熱解氣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技術,推進生物質能利用,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合理布局秸稈原料化利用產業。鼓勵采用先進工藝,生產以秸稈為原料的非木漿紙、木糖醇、新型材料、降解膜、餐具等產品。
“三夏”“三秋”期間,臨沂市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重點引導、扶持和幫助企業、合作組織或農戶,大力推進農作物秸稈“五料化”利用,充分保障了作物收割-旋耕-滅茬-打捆-運輸“一條龍”服務,確保消除秸稈焚燒隱患。首創的“1+1+1”模式,即“一臺聯合收割機+一臺打捆機+一臺旋耕機”收割模式,“果園覆草”等綜合利用模式,在全市得到了廣泛推廣。
2016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投入資金16651.63萬元,其中夏季6589.9萬元,秋季10061.73萬元。“三夏”“三秋”期間,實現了全市秸稈焚燒衛星通報零火點。通過努力,使政府、企業、農民三者之間逐漸形成利益共同體,即政府獲得環保、社會利益,企業獲得經濟利益,農戶提高了種植效率,獲得生產利益。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