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倩,魏 月,苑 寧,王琳琳
(河北農業大學理工學院,河北滄州061108)
我國鹽地堿蓬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周嘉倩,魏 月,苑 寧,*王琳琳
(河北農業大學理工學院,河北滄州061108)
鹽地堿蓬(Suaede salsa(L.)Pall.)是典型的鹽生植物,在我國廣泛分布,并具有較高的產量。鹽地堿蓬營養豐富,保健價值高,是良好的食物來源,其耐鹽性對我國鹽堿地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復能力,開發和利用鹽地堿蓬資源具有巨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對鹽地堿蓬的營養價值、工藝應用、抗鹽性及生態學意義等方面進行了綜述,并對鹽地堿蓬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與展望。
鹽地堿蓬;研究現狀;展望
鹽地堿蓬,又名翅堿蓬(Suaeda heteroptera kitag)、堿蓬(Suaeda Sulsa)、黃須菜,為藜科(Chenopodiaceae)堿蓬屬(Suaeda forsk.)一年生葉肉質化真鹽生草本植物[1-2]。鹽地堿蓬在5~30 g/kg土壤含鹽量環境中有分布,是典型的鹽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歐洲和亞洲,廣泛產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以及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區。據估算,僅黃河三角洲地區鹽地堿蓬籽粒年產量至少為4.8×104t[3-4]。
我國擁有400余種鹽生植物,占Arsonson統計世界鹽生植物總數的1/4,由于大面積耕地產生次生鹽漬化,以及世界性的淡水缺乏,迫使人們考慮在鹽漬土壤上引種鹽生植物的問題[3]。而鹽地堿蓬作為我國典型的鹽生植物,分布廣泛并具有較高的產量,因其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保健價值,以及對鹽堿地土壤的修復等作用,使研究和開發鹽地堿蓬勢在必行。
對鹽地堿蓬的營養價值、工藝應用、抗鹽性及生態學意義等方面進行綜述,并對鹽地堿蓬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與展望。
鹽地堿蓬的營養豐富,其籽可以榨油食用,是一種優質的蔬菜和油料作物[5]。鹽地堿蓬的種子含有30%的脂肪,而且脂肪酸中含有較高比例的不飽合脂肪酸,是一種優質的食用原料[3]。同時,鹽地堿蓬中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黃酮類化合物[6]含量豐富,其食用價值和藥用保健價值極高。
1.1 鹽地堿蓬中總蛋白和膳食纖維的研究
蛋白質是六大營養素之一,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蛋白質含量的高低,是衡量植物的生長健康狀況及營養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具有降低血糖和膽固醇等功能,因此對嬰幼兒或者胃腸道功能不好及血糖高、膽固醇高的人群來說是一種良好的營養來源。
戴蘊青等人[7]通過對鹽地堿蓬營養成分的分析,得出鹽地堿蓬中蛋白質的含量較一般蔬菜含量高;與野菜相比,蛋白質含量也位于前列。作為蔬菜,鹽地堿蓬在蛋白質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是補充蛋白質的優質植物資源。為了深入研究鹽地堿蓬中蛋白質含量,趙海林等人[8]以幼嫩鹽地堿蓬為試驗材料,測定出鹽地堿蓬可溶性蛋白含量為2 294.775 μg/g左右,含量較高;同時得出鹽地堿蓬中膳食纖維含量很高,為63.656 mg/g。薛菲等人[9]采用雙酶法從鹽地堿蓬葉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纖維,并通過測定羥自由基清除率、還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證明了鹽地堿蓬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1.2 鹽地堿蓬中油脂的研究
鹽地堿蓬種籽產量較高,可以榨油供食用。其菜籽油中含有9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10],具有調節血脂、清理血栓、補腦健腦、活化視網膜細胞、促進免疫調節[11]等作用,是一種重要的營養保健型食品原料。因此,提取鹽地堿蓬籽油中的油脂,將其制備成不飽和脂肪酸是當今社會對鹽地堿蓬研究的熱點之一。
為了開發和利用鹽地堿蓬籽油,李洪山等人[12]用溶劑萃取法從鹽地堿蓬籽中提取油脂,然后用GCMS分析其中的脂肪酸組成及其相對含量。從鹽地堿蓬籽油中檢出7種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占90.65%,其中亞油酸占68.74%,油酸占13.93%,亞麻酸占4. 17%。石紅旗等人[13]對鹽地堿蓬共軛亞油酸的制備及結構進行了研究,試驗結果表明,鹽地堿蓬籽油是制備共軛亞油酸的良好原料,所得產品中共軛亞油酸含量可以達到70%以上。金紹娣等人[14]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優化了鹽地堿蓬籽中亞油酸的超聲提取工藝,得到其最佳工藝條件為提取溫度42℃,料液比1∶28,提取時間25 min;在在此條件下亞油酸提取率為74.31%。張照明等人[15]利用試驗裝置對鹽地堿蓬籽油進行了共軛化反應、脂肪酸尿素包合分離和超臨界CO2高純度萃取,得到了更高品質的共軛亞油酸。
通過對鹽地堿蓬中油脂成分的分析和相對含量的測算,以及鹽地堿蓬中油脂提取工藝的優化和利用鹽地堿蓬籽油制備亞油酸的研究,為工業生產、加工鹽地堿蓬籽油奠定了理論基礎,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我國鹽地堿蓬資源,而且為不飽和脂肪酸的制備提供了豐富的天然植物原材料,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1.3 鹽地堿蓬中黃酮的研究
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謝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抗過敏、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調節、抑菌抗毒、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16]。高健[17]采取65%乙醇浸提法首次嘗試從鹽地堿蓬中提取黃酮類化合物,得到粗黃酮,后經聚酰胺柱層析得精制黃酮,利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其總黃酮含量,并通過NBT法對所提取黃酮類化合物的抗氧化性進行了研究。為了研究更佳的黃酮提取工藝,提高黃酮提取率,張躍林等人[18]采用物理工藝(水提法)流程和紫外線分光光度法從鹽地堿蓬中提取黃酮類物質,測得樣品中總黃酮的含量為4.84%,回收率為99.4%,其純度和產率均較高,該方法操作簡單方便,采用全物理過程,無任何化學變化及污染,是一條理想提取黃酮類物質的有效途徑。王記蓮等人[19]通過正交試驗法優化鹽地堿蓬中黃酮提取工藝,結合超聲波輔助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黃酮的提取率,為黃酮的工藝生產奠定了基礎。
通過對不同生長時期的鹽地堿蓬中黃酮類化合物進行提取,趙學思等人[20]對其進行了體外抗氧化和抑菌性的研究,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生長時期鹽地堿蓬中的黃酮具有不同的還原能力、清除DPPH·和·OH的活性,而且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中在花期的總黃酮提取物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佳。公衍玲等人[21]通過體外試驗證明了鹽地堿蓬提取物中總黃酮可以清除羥自由基和氧自由基,并且可以抑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
黃酮作為一種自然資源的天然成分,其抗氧化、降糖、降膽固醇等功能特性可為鹽地堿蓬發展提供新的藥理學依據,促進醫學上相關病癥的治療。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對營養及食品安全問題的日趨關注,開發天然的、安全的、經濟的抗氧化劑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此外,人們對食品功能特性的更大關注和需求,以鹽地堿蓬作為原料開發綠色功能食品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隨著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食品的安全性、營養價值及保健功能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鹽地堿蓬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保健功能齊全,且來源廣泛,因此可以作為安全食品的良好原料。同時,鹽地堿蓬中部分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夠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開發和利用鹽地堿蓬,將其豐富的資源廣泛用于工業生產中,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1 鹽地堿蓬在食品工業中的研究與開發
鹽地堿蓬作為濱海地區常見的野菜,資源豐富,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高林華等人[22]對其食用方法進行了研究,即夏季開花前,采摘幼苗或植株頂端幼嫩部分,洗凈后下沸水鍋焯一下,可以涼拌、熗、炒、制餡和做湯等。鹽地堿蓬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能刺激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因而具有保健功能。隨著我國飲料行業的興起與發展,開發健康天然的保健型飲料具有巨大的市場效益和發展前景。姜雪等人[23]以鹽地堿蓬為原料,通過感官評定和正交試驗研究鹽地堿蓬飲料的適宜配方,結果表明鹽地堿蓬飲料的適宜配方為料液比1∶0.5,白砂糖添加量12%,檸檬酸添加量0.06%,蜂蜜添加量2.5%,采用0.05%VC護色效果顯著;產品呈紫紅色,顏色鮮艷、酸甜適宜,有鹽地堿蓬特有的清香,是一種具有開發潛力的新型飲料,為鹽地堿蓬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論依據。此外,將鹽地堿蓬制成干制產品[24]及罐頭食品[25],食用方便,便于儲存和運輸,也延長了鹽地堿蓬的可食用期限,為鹽地堿蓬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途徑。鹽地堿蓬作為一種營養價值高的野菜,具有較大的經濟發展潛力,目前我國食品市場對鹽地堿蓬的開發與利用還有待進一步推廣和加強。
2.2 鹽地堿蓬作為飼料添加劑的研究與應用
飼料添加劑是現代飼料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在強化基礎飼料營養價值、提高動物生產性能、保持動物健康、改善畜產品品質、節省飼料成本、提高飼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明顯效果。侯瑛倩等人[26]研究發現,鹽地堿蓬中蛋白質含量高于玉米和高粱等常用的能量飼料,且其籽實和葉片營養價值高,是非常難得的飼料資源。唐少剛[27]的研究表明,鹽地堿蓬作為飼料添加劑可以顯著提高肉仔雞的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且對肉仔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無顯著影響。鹽生植物鹽地堿蓬因其豐富的營養物質和較高的營養價值成為北方鹽漬化土地一種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飼料資源,但其對礦物質元素的富集增加了禽畜飼喂后體內的礦物質缺乏或過多,以及礦物質含量不平衡的風險。孫海霞等人[28]在對綿羊采食鹽地堿蓬后其消化代謝、飲水、排泄和生長等方面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鹽地堿蓬干草飼喂水平對羔羊肌肉及器官組織中礦物質元素的影響,發現短期飼喂鹽地堿蓬干草對羔羊組織中礦物質元素無明顯的不利影響,但長期飼喂動物可能存在鐵過量和鈣、銅缺乏的風險。
鹽地堿蓬作為天然的自然資源,不存在(如抗生素等)飼料添加劑因長期使用而出現抗藥性,也不會像普通施藥作物因具有較高的藥物殘留而使人畜出現致癌致畸、威脅人體健康的問題,并且具有來源廣泛。因此,開發鹽地堿蓬作為飼料添加劑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然而,鹽地堿蓬高鹽含量和礦物質元素富集的特征可能對動物的消化代謝、生理功能等產生不利影響,為保證其安全性,選用合適的比例添加鹽地堿蓬作為飼料添加劑,并對其礦物質元素富集作用的機理進行進一步研究。
2.3 鹽地堿蓬紅色素的提取與應用
天然食用色素屬于食品添加劑中的一種,是從動物、植物、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謝產物中提取出來的,以改變食品的外觀顏色和營養特性的添加劑[29]。相較于合成著色劑,采用天然食用色素為著色劑更加安全、健康,且生理活性更高。鹽地堿蓬紅色素作為價值較高的色素添加劑,屬甜菜紅素類,易溶于水,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天然食用色素[30-31]。姜雪、王璐等人[32-33]采用溶劑浸提法對鹽地堿蓬紅色素的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并采用正交試驗對其提取工藝進行了優化。許杰[34]為純化鹽地堿蓬紅色素、提高其色價,選取大孔樹脂對鹽地堿蓬紅色素進行靜態吸附試驗,篩選最佳純化色素樹脂為X-5,并研究最佳樹脂對鹽地堿蓬紅色素的純化工藝條件,使色價提高了6.14倍。對鹽地堿蓬中紅色素的提取和純化工藝研究,為天然色素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工藝基礎,有利于鹽地堿蓬紅色素作為天然色素添加劑在工業生產的發展。王記蓮[35]對鹽地堿蓬紅色素上染改性棉織物的抗菌性能研究表明,改性棉織物采用鹽地堿蓬紅色素染色后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綠膿桿菌均具有較好的抑菌性。鹽地堿蓬中提取的紅色素作為一種天然色素,食用安全、綠色健康,為今后鹽地堿蓬中天然色素的應用和天然色素添加劑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選擇和利用空間;而其一定的選擇性及強度的抑菌功能對棉織物的抗菌性和其抑菌機理對其他轉基因農作物抗菌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鹽堿地面積大、分布范圍廣,且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鹽堿地土壤的面積還在不斷增長。鹽漬化土壤不僅嚴重制約著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對農業生產造成很大的威脅,而且會導致土壤退化,嚴重降低土地利用率。鹽地堿蓬作為典型的鹽生植物,在我國資源豐富。研究鹽地堿蓬的耐鹽性機理,了解在NaCl脅迫下鹽地堿蓬的生理變化和NaCl濃度對鹽地堿蓬耐鹽性及生長狀況的影響,改善和開發鹽堿地,發展鹽地堿蓬農業資源,改善對鹽地堿蓬的農業生產方式,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和后備耕地資源拓展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研究表明,鹽地堿蓬具有較大的耐鹽能力,能夠在含鹽量高的土壤中正常生長,鹽堿環境中種植鹽地堿蓬可使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以及全氮、全磷和全鉀含量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加,而鹽分含量和pH值有不同程度的減小,說明鹽地堿蓬對土壤鹽堿性的降低和土壤養分的積累有一定積極作用。任淑梅等人[36]發現,鹽地堿蓬根際土壤的鹽分含量變化和鹽地堿蓬的吸收能力有關,土壤鹽濃度越高,鹽地堿蓬對鹽分的吸收能力更好。種植鹽地堿蓬還能夠降低土壤容量、增加土壤空隙,從而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養分的轉化,增強土壤肥力,同時為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根系提供呼吸條件,改良土壤結構。為更深入地了解鹽地堿蓬耐鹽機理,相關人員對NaCl影響真鹽生植物鹽地堿蓬根系特征及活力進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一定鹽度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提高鹽地堿蓬種子的產量、品質及活力。隨著NaCl濃度的升高,鹽地堿蓬根系干質量和鮮質量、總長度、表面積、總體積及根尖數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并在200 mmol/L NaCl處理組出現最大值;而在600 mmol/L NaCl處理組出現抑制作用,但鹽地堿蓬根系活躍吸收面積及游離脯氨酸含量有所增加。近年來,我國濱海地區鹽漬土地受鎘污染較為嚴重,為修復鎘污染的鹽漬土壤,凈化生態環境,對濱海鹽漬土壤中鹽地堿蓬富集鎘的效應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鹽地堿蓬不管是地上部分還是地下的根部,在不同鎘含量的土壤中生長出的生物量差異都不顯著,且整個植株含鎘總量隨著土壤中鎘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說明土壤中的鎘濃度對鹽地堿蓬的生長影響很小,鹽地堿蓬對土壤中的鎘耐受性較強。鹽生植物對鎘、鉛復合污染提取修復效果的研究表明,適當的鹽分能夠促進鹽地堿蓬對鎘、鉛的吸收;且在較高重金屬濃度下,鹽地堿蓬對鉛的吸收速率明顯高于鎘。因此,鹽地堿蓬作為修復鎘污染、鉛污染等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具有較大的潛力與應用價值,能夠作為改善被重金屬嚴重污染的鹽堿地土壤而廣泛栽種。
鹽地堿蓬作為鹽生植物,在鹽地土壤中種植后對土壤起到積極的修復作用,能夠增加土壤養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屬鎘含量。有利于自然生態環境的恢復,而且成本低、來源廣,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種植鹽地堿蓬用于大面積生態環境修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以鹽地堿蓬植物修復為主,采用其他生物、物理、化學等生態修復技術為輔來增強生態修復的強度及效率,實現生態修復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也是未來生態治理的方向。
隨著我國自然資源日趨衰竭及土地大范圍鹽堿化,開發鹽地堿蓬、提高鹽地堿蓬的利用率對我國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鹽地堿蓬作為營養價值高的鹽生植物,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保健功能,開發以鹽地堿蓬為原料的功能食品,對我國功能食品行業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其次,鹽地堿蓬中提取出的紅色素具有一定抑菌能力,研究其抑菌機理,將其抑菌基因應用于食品工業天然防腐劑的研發、轉基因抗菌農作物的種植和棉紡織物的抑菌性具有很大發展前景。此外,研究鹽地堿蓬的耐鹽機理,利用鹽地堿蓬的耐鹽性及對土壤的修
復能力是治理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目前鹽地堿蓬耐鹽性機理的研究,也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如SsADX基因、SsCAT基因、SsMAPKK基因、甘油-3磷酸?;D移酶基因等在抗鹽性分析中均顯示出了一定的抗鹽能力。深入研究其抗鹽分子機制,如何分離其抗鹽性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將其運用到非抗鹽性植物或弱抗鹽性植物中,增強這些植物對鹽堿地的適應能力,是未來鹽地堿蓬研究的方向,對我國鹽堿地農業的開發、緩解糧食壓力、豐富鹽堿地植物資源和推進我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
[1]張學杰,樊守金,李法曾.中國堿蓬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狀況[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22(2):1-3.
[2]彭益全,謝橦,周峰,等.堿蓬和三角葉濱藜幼苗生長、光合特性對不同鹽度的響應[J].草業學報,2012(6):64-74.
[3]趙可夫,李法曾,樊守金,等.中國的鹽生植物[J].植物學通報,1999(3):10-16.
[4]賀湘凌,鄧利,陳必強,等.黃須菜籽成分分析[J].精細化工,2001(8):490-492.
[5]張立賓,徐化凌,趙庚星.堿蓬的耐鹽能力及其對濱海鹽漬土的改良效果[J].土壤,2007(2):310-313.
[6]任偉重,姜華,鄭音,等.堿蓬資源的開發價值[J].遼寧農業科學,2011(5):51-53.
[7]戴蘊青,韓雅珊,鐘粟.黃須菜的營養成分分析及評價[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97(1):71-73.
[8]趙海林,馬艷芝,李靜霞,等.鹽地堿蓬食用價值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26):14 350-14 351.
[9]薛菲,劉順剛,張祥勝,等.鹽地堿蓬葉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提取與抗氧化活性[J].江蘇農業科學,2017(1):175-178.
[10]賀湘凌,鄧利,高山淵,等.酶法水解黃須菜籽油[J].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2001(2):143-147.
[11]王邈,李德遠,李瑋,等.山藥的藥理作用分析及其開發利用[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4):72-75.
[12]李洪山,范艷霞.鹽地堿蓬籽油的提取及特性分析[J].中國油脂,2010(1):74-76.
[13]石紅旗,姜偉,衣丹,等.鹽地堿蓬共軛亞油酸的制備及結構分析[J].食品科學,2005(5):80-84.
[14]金紹娣,劉德駒,王記蓮.響應面法優化堿蓬籽中亞油酸超聲提取工藝[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9):2 123-2 125,2 128.
[15]張照明,白鴻博.利用黃須菜籽油為原料制備共軛亞油酸[J].當代化工,2015(8):1 808-1 809.
[16]白鳳梅,蔡同一.類黃酮生物活性及其機理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1999(8):11-13.
[17]高健.鹽地堿蓬中黃酮類物質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鹽城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55-57.
[18]張躍林,張濱.堿蓬中黃酮的提取工藝與鑒別[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8(8):46-47.
[19]王記蓮,劉德駒,金紹娣.正交試驗法優化鹽地堿蓬中黃酮的超聲提取工藝[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1):24-26.
[20]趙學思,師仁麗,李巖,等.堿蓬黃酮提取物的體外抗氧化及抑菌性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6(13):63-66.
[21]公衍玲,劉菲,金宏.響應面試驗優化鹽地堿蓬總黃酮乙醇萃取工藝及其抗氧化、降糖、降脂活性(英文)[J].食品科學,2016(8):1-7.
[22]高林華,張玉華,杜乃利,等.天津地區野生蔬菜功效及食用方法[J].天津農林科技,2013(1):19-20.
[23]姜雪,劉兆芳,佟勝強,等.堿蓬草飲料的研制[J].農業機械,2012(30):78-79.
[24]宮慶娥,李煥勇,張國順.鹽生野菜(黃須菜)干制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4(10):93-95.
[25]李煥勇,宮慶娥.鹽生野菜制品——黃須菜罐頭的加工工藝[J].食品科技,1997(6):23.
[26]侯瑛倩,吳振,馮佳時,等.高粱配合啤酒酵母替代玉米在豬料中的應用[J].北方牧業,2014(17):29.
[27]唐少剛.黃須菜對肉仔雞生長性能的影響[J].中國飼料,2007(10):32-33.
[28]孫海霞,伏曉曉,王敏玲,等.堿蓬干草飼喂水平對羔羊肌肉及器官組織中礦物元素的影響研究[J].草業學報,2013(4):346-350.
[29]高雪.鹽地堿蓬甜菜紅素組成分析及其提取工藝優化初步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1.
[30]吳濤,姚志剛,許杰,等.鹽地堿蓬紅色素的提取工藝及穩定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9(10):97-100.
[31]Wang C,Zhao J,Chen M,et al.Identification of betacyanin an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ts accumulation in halophyte Suaeda salsa[J].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6,32(2):195-201.
[32]姜雪,劉兆芳,范維,等.鹽地堿蓬紅色素的提取工藝[J].大連工業大學學報,2013(5):339-341.
[33]王璐,姜雪,趙金陽,等.鹽地堿蓬色素純化及結構初步鑒定[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4(2):141-147.
[34]許杰.大孔樹脂純化鹽地堿蓬紅色素的工藝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5(4):67-70.
[35]王記蓮.鹽地堿蓬紅色素上染改性棉織物的抗菌性能研究[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3):98-101.
[36]任淑梅,潘麗晶,張妙彬.堿蓬對鹽堿地的生態修復探索性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6(6):69-72.◇
Research Status and Outlook of Suaede Salsa in China
ZHOU Jiaqian,WEI Yue,YUAN Ning,*WANG Linli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angzhou,Hebei 061108,China)
Suaeda salsa(L.)Pall.is a typical halophyte,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 and has a high yield.It is an outstanding sources of food which has rich nutrient components and high health care value,the salt tolerance of Suaeda salsa(L.)Pall.has a certain degree of the restoration capacity on saline-alkali land soil,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the Suaede salsa resources has great ecological,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The nutritive value and the process application and the salt resistance and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uaeda salsa(L.)Pall.are summarized.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uaeda salsa are suggested and expected.
Suaeda salsa(L.)Pall;research status;outlook
R284.2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8.019
1671-9646(2017)08a-0061-04
2017-06-12
周嘉倩(1996—),女,在讀本科,研究方向為食品質量與安全。
*通訊作者:王琳琳(1986—),女,碩士,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為微生物發酵與代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