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粉珍趙 衛
(1商洛市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陜西 商洛 726000;2商洛市商州區劉灣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站 陜西 商洛 726000)
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張粉珍1趙 衛2
(1商洛市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陜西 商洛 726000;2商洛市商州區劉灣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站 陜西 商洛 726000)
農產品是廣大群眾日常飲食的最主要來源,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群眾飲食健康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提高群眾健康水平,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1.1 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因素仍然存在。一些分散生產經營的農戶和攤主,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按制度、規范、標準進行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產品質量存在隱患。
1.2 檢測監管水平低。針對市場只對蔬菜進行快速(速測靈)檢測,檢測水平低、檢測比例少、檢測裝備和檢測設置點難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安全需求。
1.3 農業標準化普及難度大。部分生產、加工者缺乏標準生產經營理念和吸納新技術的能力,仍按傳統方式生產和加工。由于涉及農產品種類越來越多,疫病、農獸藥殘留量、生物毒素殘留量等項目的限量指標越來越苛刻,對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標準化普及難度更大。
1.4 高質量農產品市場認可度不高。由于認識程度和公信力等原因,市場上的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還沒有成為暢銷農產品,市場上的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只能按普通食品價格標準,走普通食品銷售渠道,沒有形成優質優價,搓傷了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
2.1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了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領導,推進商州區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有效實施,成立了由主管區長任組長,農業、水務、商務、質監、工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導小組”,由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全面負責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協調各相關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面工作。
2.2 加強宣傳培訓,營造輿論氛圍。主要圍繞 《食品安全法》、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農產品標識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努力營造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結合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活動,大力宣傳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知識,普及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增強了群眾消費農產品的意識。
2.3 健全機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體系建設。經過努力區編辦專門下發了文件,明確了全區18個鎮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職責及人員,區農業局統一標準配備了18個鎮辦監管站的儀器設備,健全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體系,形成上下聯運、點面結合、齊抓共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的良好局面。
2.4 加強生產基地監管,嚴守農產品安全第一道防線。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了對全區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抽檢力度,先從農產品生產環節抓起,建立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深入生產基地,努力抓好農產品上市前安全工作,要求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建立自檢室、完善細化基地準出制度、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日常管理檔案,加強內部管理,明確監管責任,做到區域范圍內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網絡全覆蓋,確保全區基地農產品安全,構筑了商州農產品安全第一道防線。
2.5 以專項大檢查活動為抓手,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根據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實際,于“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國慶”、“中秋”等重大節假日前,對各蔬菜生產基地的蔬菜進行節假日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檢查。重點對產地環境條件、農業投入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控制等情況進行詳細檢查,檢查農產品施肥、施藥情況,抽檢蔬菜農藥殘留,違禁農藥使用情況,查閱基地生產記錄檔案和質量管理制度,杜絕了高毒、違禁農藥在基地的銷售和使用,確保全區農產品消費安全,確保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零事故。
2.6 大力推進標準化,扎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工作。在各農產品生產基地推進標準化種植,嚴格按照無公害操作技術規程進行生產,做好農產品認證前期準備工作,確保基地生產出優質無公害農產品。
2.7 注重品牌發展戰略。選準一批農業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走產業化、標準化、特色化發展路子,叫響地方特色品牌,生產更多符合國際標準的優質安全農產品。
2.8 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開啟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征程。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提升全區的農產品安全水平,唱響商洛綠色、安全、生態農產品的主旋律,豐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商洛模式”的內涵,達到“生產環境不污染,違禁農藥不使用,化肥使用不超量,農藥殘留不超標,產品質量有標準,包裝標識有規范”目標,開啟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