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紹玉 趙春霞 邵維仙 王繼良
(廊坊市農林科學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大豆豐產栽培關鍵技術
崔紹玉 趙春霞 邵維仙 王繼良
(廊坊市農林科學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大豆是糧油兼用作物,不僅營養價值很高,而且秸稈及榨油副產品— 豆餅,是良好的牲畜飼料。由于大豆的根瘤可以固定大氣中的氮素,也是培養地力的好作物。近年來,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下降,直接影響種植者的收益。
大豆忌連作,因為大豆根群分泌一種酸性有毒物質,連作使大豆營養生長缺鉬,而且大豆殘存在土壤中的根瘤菌為土壤中增加了不少氮素,過多的氮素阻礙磷的吸收,同時,連作加重大豆病蟲危害。因此,進行合理輪作換茬,不僅可減少病蟲危害,提高產量,還能調節土壤養分,培肥地力,為作物均衡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選種是提高種子質量和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選種應根據當地氣候環境,選擇適宜當地種植且具有良好播種品質的種子。如莖稈粗壯、抗倒伏、節多、莢多、每莢粒數多、抗病蟲、適應能力強、產量高而穩定的品種。
為了實現全苗、壯苗,播種前要精選種子。精選的種子必須做到具有良好的播種品質,發芽勢和發芽率高,出苗整齊苗壯等特點。因此,選種時應剔除破粒、秕粒、病粒、霉粒等,選出種粒基本大小一致而飽滿的種子。同時還要根據本品種固有的典型特征、粒型、粒色、粒種、臍大小及顏色深淺剔除混雜的種子,以提高種子純度。
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充分利用好土地和空間是提高大豆產量和質量的關鍵。過密,通風透光差,植株細弱易倒,根系發育不良,造成花莢脫落多而減產;過稀,植株個體生長健壯,分枝多、莢多、粒多、植株單產高,但總產量不能彌補因株數少對產量的影響。所以,播種密度與土壤肥力、栽培條件、品種特性有著密切關系。合理的密度,要根據品種特性、地力、氣候,因地制宜地確定大豆的種植密度。
大豆等距點播,使植株穴距、深度一致,不僅可以促進出苗齊而全,而且合理的群體結構,可以使植株均衡有效地利用地上空間和地下營養面積,減少土壤養分和水分消耗,為植株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延遲封壟,提高了光合效率,滿足了大豆開花、結莢時對營養及光照的需要,充分發揮了大豆的增產潛力,從而提高大豆產量。
中耕除草的目的是為了給大豆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植株健壯生長,為提高大豆產量打下良好基礎。因此中耕除草,應根據大豆各生育期的特點及時合理的進行,以促進大豆的生長發育,達到增花、增莢和增重的目的。大豆幼苗期,主要是根系生長,主根下扎,側根增多。為大豆有利形成壯苗,大豆齊苗后及時中耕除草,此時做到松表土,不傷苗,并除凈護根草(苗眼草),促進植株根系生理活動,大量萌發側根,增加根系入土深度,提高植株的抗病、抗旱能力。當大豆苗高長到10 cm左右時,進行二次中耕,做到不壓苗、不傷苗,同時結合中耕給大豆根適當培土,培土時的高度不超過第一復葉節。當大豆封壟前結合中耕進行培土,既防止倒伏又便于灌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