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姚志娟 寇春會
(寬城滿族自治縣農牧局 河北 寬城 067600)
冀北山地綠色花生栽培技術
李金花 姚志娟 寇春會
(寬城滿族自治縣農牧局 河北 寬城 067600)
從2016年開始,冀北山區逐漸壓減玉米播種面積,預計到2020年壓減玉米種植面積125萬畝,壓減玉米后,農戶最關心種植哪種作物才能使土地收益較高,筆者認為花生是壓減玉米后農民種植作物的首選,因為花生產量高,畝產可達300~400 kg,花生的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量大,種植綠色花生不但適應供給側改革的國家政策,而且更能實現土地的高產高效。
1.1 對大氣與土壤的要求。綠色花生栽培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種植花生地塊要遠離工礦企業、公路、車站。大氣中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懸浮微粒和氟檢測指標不得超出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82中所列的一級標準;農田灌溉用水的pH值、總汞、總鎘、總砷、總鉛、鉻、氯化物、氟化物、氫化物的檢測指標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GB5084-92中所列的一級標準。
1.2 對土壤的要求。為了獲得高產,避免花生病蟲害的嚴重發生,花生最好種植在兩年以上沒有種過花生的生茬地,土層要求深40 cm以上,有機質含量0.65%,含氮量0.05%、含磷量0.12%,土壤質地為輕壤或砂壤,地力中等以上,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有較好的排水性能,土質疏松,通氣性好,水、肥、氣、熱狀況比較協調,養分供應平穩。旱能澆、澇能排,不內澇、不高燥。
1.3 對品種的要求。品種無特別要求,最好選擇直立型、株型緊湊、開花集中、適應性廣、抗逆性和抗病性強且較高產的品種。但要求種子含水量小于9%、純度大于98%、發芽率大于95%,實驗室檢驗不帶任何病菌的A級花生良種標準。
2.1 土壤耕作與施肥。冬前將土壤深翻25~30 cm,冬前深翻可以熟化土壤,加深土層,保持水分。施肥以有機肥和生物肥為主,可以配合施用少量化肥(禁用硝態氮肥),一般地力條件下,每畝施優質有機肥2 000 kg,生物復合肥50 kg或三元復合肥(氮、磷、鉀均為15%)15 kg,土壤磷素活化劑15 kg,生物活性鉀肥10 kg。施肥時,有機肥和化肥以鋪施為主,冬耕前鋪施2/3,剩下的1/3春耙前鋪施。
2.2 種子處理
2.2.1 分級粒選。播前選出小粒種子、成熟度差的種子,選擇粒大、整齊、色澤好、生命力旺盛的種子。
2.2.2 曬種。在陽光充足的9:00~15:00,把種子平鋪在干燥的地面上,厚10 cm左右,每2 h翻動1次,曬種2~3 d,去殼不能太早,最好在播前10 d左右去殼,利于出苗。
2.2.3 浸種。播前用多菌靈浸種,把50%多菌靈WP溶解在35℃水中,配成2 000倍液,把種子浸在藥液中,用黑塑料薄膜蓋好,浸種2~3 h,當藥水浸透種皮后撈出瀝干水即可播種。
2.2.4 拌種。拌種在田間進行,選擇60%高巧·吡蟲啉懸乳劑,把藥液直接倒在種子上,搖勻后即可,對地下害蟲(如蠐螬、金針蟲、小甲蟲等)和刺吸性害蟲(如蚜蟲等)有較好防效,持效期長,還能促進出苗,在逆境下可提高出苗率,施藥后即可播種。
2.3 播種方式與除草
2.3.1 做畦。施肥后做畦,畦底寬85 cm、畦面寬60 cm,畦高12 cm,溝相距30 cm,溝深5 cm。如不拌種可在開溝后選擇8%辛硫磷顆粒劑拌土撒在溝內,每畝用藥2 kg。
2.3.2 播種的原則。按大花生稀播、小花生密播,肥地稀播、薄地密播,匍匐型花生稀播、直立型花生密播。每穴播2粒,穴距25 cm,小粒花生每畝播1萬穴左右,大粒花生播0.9萬穴左右。
2.3.3 播種與覆膜。采用人工點播或扎眼點播,播后把溝踩實(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可促進種子早發芽),再覆土、覆膜(選擇寬0.85~0.9 m的乙草胺地膜),地膜緊貼畦面,兩邊壓實,以防止被風吹起。
2.4 生長期管理
2.4.1 出苗期。從播種至50%幼苗出土并展開第一片真葉為出苗期,15 d左右出齊苗。出苗期的主要任務是放苗。放苗指出苗后及時破膜放苗,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5:00后進行,如放苗不及時,膜下溫度高,易燒苗,破膜后最好用細土封住膜口,防止跑墑。
2.4.2 苗期。從50%種子出苗至50%植株第一朵花開放為幼苗期(簡稱苗期),苗期的主要任務是查苗、補苗、清棵、蹲苗。查苗:出苗后看是否缺苗。補苗:如缺苗可采用移栽補苗(不提倡補種)。清棵:破膜后15 d左右用手把幼苗根邊的浮土扒出并清除雜草,使兩片子葉外露,清棵可使第一對側枝盡早露出地面,生長健壯,提高產量。蹲苗:幼苗適當培土,同時壓實周圍薄膜。
2.4.3 開花下針期。從50%植株開始開花至50%的植株出現雞頭狀的幼果為開花下針期。開花下針期主要任務是噴施葉面肥與培土。噴施葉面肥:如花期長勢弱,可適當噴施葉面肥,選用0.2%的硼砂、或硼酸500液,噴施2次,在上午8:00~10:00、下午3:00~5:00(溫度小于25℃,葉面呼吸量大)進行葉面噴肥。培土:在開花下針期進行一次中耕培土,培土3cm左右,培土使第一、二節側枝生長旺盛,提高產量。
2.4.4 結莢期。從50%的植株出現雞頭狀幼果至50%的植株出現飽果為結莢期。結莢期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徒長。當株高超過40 cm時,人工摘除主枝生長點,去掉過多側枝生長點,阻止花生植株向上生長,使營養集中,供應地下果實生長。摘的過多影響光合作用,摘的過少達不到控制徒長的目的,不能使用生長調節劑。
2.4.5 飽果期。從50%植株出現飽果到莢果飽滿成熟收獲為飽果成熟期(簡稱飽果期)。飽果期注意灌水、排水、葉面噴肥。灌水:當葉片連續3 d中午出現萎蔫時要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排水:如果積水淹沒地面,要及時排水(24 h以內),否則會出現爛果、爛根。葉面噴肥:選擇磷酸二氫鉀每畝50 g,兌水50 kg,如果缺氮,可補充1%的尿素,每畝100 g,兌水50 kg,噴施在上午10:00前、下午4:00后進行,可防止葉片早衰,提高光合作用,保證果實膨大充實。
2.5 病蟲害防治。防治病蟲害要求“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突出生態防治,本著安全原則,應用農業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綜合防治技術。
2.5.1 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葉斑病。根腐病:選擇75%多菌靈WP1 0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發病重的只能拔除,播種時浸種防治。葉斑病:選擇75%百菌清WP400倍液噴霧防治。
2.5.2 蟲害。蠐螬、棉鈴蟲。蠐螬:年前深翻、凍死幼蟲,燈光誘殺,每30畝安放一盞殺蟲燈,順播種溝撒施白僵菌劑(BBR)每畝1 kg,結合深耕收獲撿拾蠐螬。棉鈴蟲:3齡前用“BT”(蘇云金桿菌)噴灑葉面。或用1.8%阿維菌素EC生物制劑于始花期葉面噴灑。
2.6 適時收獲與晾曬。當花生植株衰老、頂部莖葉停止生長、上部葉片變黃、下部葉片脫落時就可收獲,收獲后的花生及時曬干,確保不霉捂,當水分在9%以下時入庫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