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玲
(河南省開封市杞縣林業局林業科學研究所 河南 杞縣 475000)
杞縣防沙治沙工程造林技術研究
李純玲
(河南省開封市杞縣林業局林業科學研究所 河南 杞縣 475000)
全縣有林業用地面積20.82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18.21萬畝(防護林9.1萬畝,用材林8.15萬畝,經濟林0.96萬畝),疏林地0.5萬畝。近年來,杞縣以防沙治沙為重點,以科技興林、依法治林為手段,突出質量和效益,林業生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三年全縣新造生態防護林和速生豐產林7.42萬畝,林業育苗3 500畝,能夠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
以生態效益為中心,兼顧社會、經濟效益的協調發揮,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綜合治理。一是生態優先、因害設防原則,確保生態林面積不低于80%;二是按照適地適樹、小流域相對集中連片治理,突出規模效益、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三是突出重點,先易后難穩步推進;四是領導重視,機構健全,群眾積極性高,種子苗木供應有保障。
3.1 防沙治沙工程造林規模范圍與布局。①重點區域確定:根據杞縣水土流失的現狀和現有森林資源分布特點,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綜合治理、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的原則,以河灘地、沙荒地、村邊廢地為主進行造林。②工程選擇原則:一是生態地位重要,生態環境亟待治理;二是領導重視,管理機構健全,經費落實;三是群眾治沙造林愿望強烈,積極性高;四是保證苗木的數量和質量。
3.2 造林技術設計
3.2.1 造林樹種設計。根據今后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結合防沙治沙工程造林項目區的立地條件和氣候條件,做到適地適樹,按照生態廊道的培育目標,要符合防風、改善生態小氣候的要求,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如楊樹優良品種中林46、107、108、2025以及北京2000等,植樹時要保證品種合理配比,使得整個設計合理科學。
3.2.2 造林方式方法。主要采用帶狀造林、片狀造林,造林方式為人工造林,造林方法采用植苗造林。造林所需苗木全部采用1級苗,無病蟲害。
3.3 整地時間和方式。造林前必須對土壤進行清理,主要是清除雜草、灌叢及殘留木。整地以不引起水土流失為原則,盡量不破壞原有植被,待造林結束或林分郁閉后再進行清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促進幼樹生長發育。整地時間安排為隨造林隨整地。整地方式全部為穴狀整地,規格為60 cm×60 cm×60 cm,表土、心土分開放置,回填時先表土后心土,揀出雜草灌木根系,嚴格控制水土流失,起到蓄水保墑作用。3.4 栽植。根據該氣候區特點,選擇栽植時間,一般選擇秋末和春季造林。秋季11月份進行,春季2~3月份進行,宜早不宜遲。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栽植技術。
3.5 幼林撫育。及時進行幼林中耕、除草、抹芽、修枝等撫育管理,是促進幼林速生、提前郁閉成林及快速實現林分綜合效益的關鍵性技術措施。因此,在造林后1~3年內都要對造林進行撫育管理措施。除草為第1年和第2年每年各2次,第3年1次,時間在每年度的5~6月和7~8月進行。
在幼林尚未郁閉以前,為了充分利用地力,達到以副養林、林茂糧豐的目的,在樹行間間作低稈農作物、中草藥以及豆科植物,秸稈還田,增強土壤肥力,以耕代撫,但應以林為主,決不能因間作而妨礙幼林生長。
4.1 防沙治沙工程在杞縣實施十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第一,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使杞縣的林地面積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提高3個百分點,大大加快了杞縣造林綠化進程,推進了生態建設的步伐。其次,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帶動了后續產業的發展。
4.2 防沙治沙工程造林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造林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重造輕管現象仍然存在;工程缺乏運作經費;缺乏強有力的制約手段;作業設計滯后;林權證發放工作進展緩慢;基層工作人員業務能力亟待提高等。
首先要加大對防沙治沙造林地區資金投入,其次要盡快制定出臺相關的后續政策,為沙區造林群眾解決后顧之憂,最后要加強工程管理人員的進一步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