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聯姻”苦蕎 構建立體種植
農業部燕麥、蕎麥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任長忠,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再貴,貴州省農業大學教授陳慶富和四川涼山自治州農科所副所長熊仿秋4位專家,應湖南省正盛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邀請來到位于長江南岸的一處丘陵農地,查看土壤及新種植的山茶樹。
“茶樹間的雜草很快就會超過茶樹苗的高度,有的茶樹苗還被藤蔓纏繞,這肯定影響茶樹的正常生長。該如何除去雜草?”站在一處高地的湖南正盛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先正,指著幼小的山茶樹向專家們咨詢,“如果使用除草劑會破壞土地質量,且有農藥殘留。如果使用人工除草則需支付大筆資金。
兩年前,李先正回湖南成立了湖南正盛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承接了2000多公頃土地,并在200公頃土地上種上了山茶樹。目前,他銷往中東的商業通道已經構建起來,只是眼下這些小茶樹苗剛剛露頭,雜草卻在雨水的滋潤下瘋長,茶油還需要幾年才能生產。
苦蕎因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療,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李先正尋思,如果在這片茶樹下栽種苦蕎,不但在油茶樹上能收獲經濟效益,而且還有利于防止雜草的瘋長。若將苦蕎加入茶油中,或許能夠創造出一個很好的保健用品。但他拿不準,請來了我國蕎麥、燕麥種植、加工的頂級專家。
幾位專家邊拍照、邊蹲下觀察土質及茶樹周邊的環境。經過對當地土壤、降雨、氣溫等調查,他們給出了初步答案:在這片茶樹間種苦蕎沒有問題,但特別需要注意種植時期與品種的選擇。
為弄清當地農時細節,幾位專家找到鄉村一位80多歲高齡的種地老把手。這位長者介紹,臨湘市曾有種植苦蕎的歷史。“老百姓只是在遭受災害時,把苦蕎作為一種糧食短缺后的補償才種植,并非每年必種的作物。”老者介紹。
“苦蕎相對使用勞動力很少,播種前鋪一層底肥就不用再管了。脫粒十分簡單容易,用竹竿稍微敲打就可以了。”熊仿秋說。
“甜蕎、苦蕎都可以種。3~4月可種甜蕎,但產量較低,9~10月可種苦蕎,產量是甜蕎的一倍。”蕎麥種子專家陳慶富講述。
李再貴接過陳慶富的話題表示,苦蕎種植近年來發展很快,如貴州、云南、安徽等省市都在推廣種植。“苦蕎對土壤的肥力和水的要求不高,很省工時,也不需要農藥。如果在茶樹林中種植苦蕎,陰涼的氣候比較適宜。”熊仿秋補充,“苦蕎可以考慮在湖南做出一個特色產品。
實地考察結束的當天下午,專家們又應邀到臨湘市農業局座談。臨湘農業局希望來訪專家幫助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
熊仿秋首先介紹了四川涼山自治州蕎麥的種植情況。“蕎麥是一種懶作物,比較抗病蟲害,撒播下去就能生長,無須太多管理。苦蕎具有降血糖作用,蕎麥生粉可直接沖喝壓降。如今已有高科技加工技術,大約每年可生產4萬噸,產值2億~3億元人民幣。
育種專家陳慶富接過話茬,蕎麥是雙子葉植物,營養豐富,而水稻、玉米是單子葉植物,營養不均衡。國際糧農組織認為,蕎麥營養成分全面,保健功能很好,降三高,目前正在被人類所認識。湖南距離貴州近,栽種肯定沒有問題。
任長忠則對本次考察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適宜臨湘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油茶林間種蕎麥、苦蕎、胡麻和芝麻等立體種植模式。
他現場給專家們分工,由陳慶富提供1~2個品種,結合當地情況提出試種計劃、生產模式和技術要求;熊仿秋提供2~3個品種,提供栽培技術指導,李再貴負責協調與產品加工;他本人立即安排寄送胡麻與蕎麥品種。
專家們的言行使李先正十分感動。他們的考察有望解決困擾著自己許久的難題。他決定先期在4個不同片區進行苦蕎的對比試種,一旦確立生產模式和適宜品種,將全面推廣。
(劉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