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疏導糧食庫存“堰塞湖”
一定的糧食儲備是市場調控和吞吐調節的基礎。當前我國糧食儲備或庫存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出庫不暢、庫存量越來越大,吞吐調節功能不能有效發揮。目前,我國糧食儲備率已達83.2%,遠遠超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17%~18%的安全儲備水平。
天量的庫存,就像高懸在農業產業之上的“堰塞湖”,是中國農業轉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一道坎。超額儲備帶來三大問題:一是財政負擔沉重,二是農產品價格長期不振,三是出庫不暢帶來質量安全隱患。因此,我國需要對糧食庫存問題進行認真研究。
第一,庫存多少合適。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了17%~18%的安全儲備水平,過高或過低都不安全。考慮到我國主銷區和平衡區還沒有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我們可以在聯合國規定的儲備水平上再加一道保險,將其提高到30%的儲備水平。如果再考慮中央對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視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我們加雙保險到40%,就是2.5億噸糧食。
第二,怎么去庫存。去庫存注定是個艱難和痛苦的過程,不能指望一個沖鋒就能解決,根本上還是要控制源頭,不要再敞開口子入庫了。現在只能適當減少產量、改變結構,以時間換空間,逐步把超量庫存消化掉。具體的舉措包括:利用當前有利時機,坡地退耕還林還草、毒地改變用途、好地輪作休耕,以涵養生態、保護地力,實現調減產量的目標;改變種植結構,積極發展綠色、健康、安全、營養、美味的高品質農產品;對陳化糧拍賣封閉運行,避免沖擊市場;對已不適合食用和加工的低質糧集中處理,嚴禁流入市場,變潛虧為明虧,達到一次出清的目的。
第三,用各種手段控制進口。如有關部門可以在糧食進口配額以及進口許可證發放節奏等方面做文章;商務、質檢等部門可以用一些技術手段,適當限制高粱、大麥等的進口;農業、質檢等部門可以在轉基因農產品的安全檢測上做一些文章;商務部門應立即啟動貿易救濟調查,中國部分產業已經被損害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海關、公安等部門要全力打擊糧食走私,將思想認識提高到保護農民利益和農業產業安全的高度看待糧食緝私問題。
(劉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