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友
(駐馬店市獸藥飼料(動物產品)質量檢驗監測中心,河南駐馬店463000)
豬“無名高熱癥”的防治
許小友
(駐馬店市獸藥飼料(動物產品)質量檢驗監測中心,河南駐馬店463000)
近年來,自江西、安徽、湖南等地開始爆發嚴重的豬高熱疫情,并在全國迅速蔓延,給養豬業造成沉重的打擊。現將臨床處理的一些經驗及心得進行總結,以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豬;無名高熱癥;防治方法
豬群發病迅速,往往從最初的2~3頭,經3~5天迅速傳遍全群。病初豬群出現減食,個別發熱,后蔓延至全群,初期體溫并不高,發病后2~3天轉為“高熱”。豬群呈病毒感染特征,有中、低熱癥狀,并非“高熱癥”或“高熱病”。當然,這其中不排除原發豬瘟引起的高熱癥狀及繼發細菌感染引起的高熱癥狀。
患豬感染后有的全身發紅,耳邊緣發紺、增厚。腹下及四肢末梢等身體多處皮膚有出血點,有的眼圈發烏,耳部和腹下有紫點,嚴重者背部鐵銹色出血點;患豬流清鼻涕、打噴嚏、咳嗽、氣喘、眼分泌物增多,并出現結膜炎癥狀;病豬貧血、黃疸、腹股溝淋巴結明顯腫大,毛色粗亂,并逐漸衰竭死亡;病豬后期嘔吐、拉黃色稀糞,且后肢站立不起,尿色發黃,精神極度萎靡,很快衰竭死亡;偶發神經癥狀:豬發病后死亡迅速,呈現敗血癥狀。此病不論年齡、種別、季節均可感染,從而造成較大的損失。通過對疫情的調查,發現“高熱病”多發于中、小型豬場及廣大的散養戶,而且發病率、死亡率都很高。
病豬癥狀不一,其剖檢變化也復雜多變。病豬氣管內有泡沫,胸腔積液,肺表面有纖維蛋白滲出物,肺內彌漫性充血、出血和間質水腫;常見病死豬肝臟腫大或有壞死點;脾臟腫大、皮下出血,邊緣有紫黑色梗死灶;全身淋巴結水腫、出血,切面呈暗紅或紫褐色;心包積液,心冠狀溝有出血點;胃底和小腸粘膜有出血點;腎臟腫大或有出血點;膀胱粘膜有出血點。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待征、病理剖檢、結合實驗室病源鑒定證實,“無名高熱癥”主要是由豬瘟、蘭耳病、圓環病毒、豬流感、豬偽狂犬病、豬鏈球菌、弓形體病、血液原蟲病等引起。有些伴有嚴重的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巴氏桿菌感染。高溫高濕天氣,霉菌毒素也助長了“高熱病”的氣焰,使豬群抵抗力更加薄弱。根據流行病學規律分析,這次病情從南到北大范圍的傳播,流感病毒起了引導的作用,為疫情的導火索。而豬瘟感染是死亡率較高的主要因素,豬瘟的發生又與藍耳病,圓環病毒有密切的關系。當豬群抵抗力降低時,血液原蟲又趁機而入,加劇了病情,如果此時豬群保健措施跟不上,環境條件又差,豬副嗜血桿菌、巴氏桿菌、鏈球菌等會繼發感染,引發“高熱病”。此時的豬群最危險,如果沒有清醒的認識,從控制原發病源開始,就會陷入越治越重的怪圈。
2014年行情低迷,豬場虧損,部分養豬生產者使用劣質的飼料,由于長期營養失調,降低了豬群的免疫力,從而為“高熱病”的發生埋下隱患;防疫不到位,豬價低;有些疫苗注射次數少或者干脆不注射,使豬群長期處于低抗體或免疫空白期;大面積豬瘟的發生,暴露了農村仍存在大面積豬瘟免疫的缺失。劣質、假冒疫苗的出現不容忽視,弱毒疫苗的運輸、保存、出售、免疫的鏈條不能出任何問題;保健措施不得力或根本不保健,使豬群長期處于一種低免疫狀態,一旦豬群有應激,便促使疾病的暴發;環境衛生狀況差,沒有形成全進全出制,病源長期累積,消毒不徹底,一旦有應激,這些病源就會肆虐;霉菌毒素的影響,由于長期飼喂含有霉菌毒素污染的飼料,破壞了豬群的免疫系統,降低了豬群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病、死豬的處理及疫區的隔離措施若不到位,又加劇了病源的傳播;以電子垃圾、廢銅爛鐵為原料生產的硫酸銅、硫酸鋅等富含各種有害重金屬或稀有金屬的超毒垃圾,對豬群的免疫機能也會造成很大損害;藍耳病、圓環病毒的存在造成免疫抑制,使豬群在免疫其他疫苗時效果不好;夏季環境由于氣溫高、濕度大,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繁殖快、侵襲力強,加之吸血昆蟲的叮咬,加速疾病的發生與流行;血漿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腸膜蛋白粉、肉骨粉等同源動物屠宰廢棄物的使用,尤其在乳、小豬料中使用更多,使得豬群存在著安全隱患;疫病發生后,由于誤診,盲目跟從,防控措施不得力,濫用疫苗或藥物導致豬群暴發疫病或藥物中毒現象也時有發生。
5.1 沒有疫情發生的豬場
一是嚴把進出關。堅持自繁自養,盡量做到全進全出,疫病高發期間,不從疫情發生地引種或購仔豬,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二是嚴把原料關。霉變或劣質的玉米、麩皮等堅決不能入場,或者以小麥代替,保證營養充分和均衡,不使用同源動物的制品,以免飼料源性的病原入侵。三是嚴把免疫關。做好各類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重點做好豬瘟、偽狂犬等,建立科學的免疫程序。四是嚴把保健關。母豬產前、產后一周,仔豬哺乳期的三針保健,斷奶后兩周的藥物保健,育肥前期一周的保健。在盛夏季節要及時添加抗應激解暑的藥物,以提高豬群的抵抗力。五是嚴把消毒關。選擇新型、高效、速效、刺激性小的消毒劑,做到每周消毒2~3次,消毒時要徹底不留死角。六是嚴把驅蟲關。由于蛔蟲、鞭蟲等內、外寄生蟲能損害機體免疫系統,使豬群抵抗力下降,應定期在豬飼料中添加驅蟲藥物。
5.2 發病的豬場
一是控制原發病是關健。任何混合感染疫病的發生均有原發病,不能以混合感染為由不分析發現原發病。二是引發此次疫情的原發病源是常駐豬體或豬群的條件性病源菌(包括血液原蟲)和病毒。用抗菌藥配合抗血液原蟲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豬體內隱性感染的病毒,如藍耳病毒、圓環病毒、偽狂犬病毒,在豬體抵抗力降低時均可以成為原發的或繼發的病源。如果治療效果不好,可以考慮用大劑量的豬瘟細胞苗或雞新城疫I系誘導干擾素抗病毒,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個方法因場、因病而異,早期使用效果較好)。四是重視血液原蟲的控制,由于血液原蟲也是一種條件性病源,當患豬經抗菌藥治療、干擾素、誘導抗病毒后體溫開始變正常,但尿色發黃,食欲仍然廢絕或不振的現象在病情中極為常見。這是血液原蟲病在免疫力低下豬群中的特有癥狀,用抗血原蟲藥物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五是霉菌毒素引發的免疫抑制不能忽略,此為疫情發生的主要誘因之一,停用霉玉米是最好的措施,也可在飼喂的豬場添加足量、優質的霉菌毒素促理劑。六是對患畜應采取隔離,加強保溫、防暑降溫、畜舍清潔通風,在飲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維生素增加機體抵抗力,同時可在飼料中添加質量較好的中草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也可在飼料中加喂適當的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對重癥患畜,一定要找準原發病、繼發病源有哪些,制定合理的治療措施,合理的配伍用藥,病情轉化后及時轉換治療方案。根據病情可適當選用免疫球蛋白、干擾素、抗豬瘟血清、頭孢噻呋、林可毒素、弗笨尼考等藥物,按療程根據病情選用,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面對大范圍的地方性流行性疫病集中發生的事實,要理性地分析疫病的根源。相關部門應以務實的態度及時制定遏制疫情的有效措施。在病死豬的監管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止病原的擴散。鼓勵和扶持發展規模化養殖,減少或取締散養及小規模養殖場,推動畜牧產業化經營,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畜牧業。加強獸醫部門的整體水平,各級獸醫業務管理部門要加強實驗室的診斷工作,為畜牧業保駕護航。加強對農村基層獸醫防疫機構建設,激活農村基層獸醫防疫體系。
規范疫苗、獸藥、原料市場,防止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強化疫苗的安全運輸管理工作,細化弱毒疫苗到鄉、鎮、村養豬戶手中的環節。采取切實果斷措施,避開同源動物制品的使用及有害金屬的危害。
[1]楊流線,董保林,閆生遠,古海山,楊家亮,和平.豬無名高熱癥的初步診斷及防治措施[J].養殖與飼料,2010,(07).
[2]杜宗亮.豬無名高熱綜合征的發病現狀與防控措施的探討[J].當代畜牧,2006,(12).
[3]姚紀元.“豬無名高熱綜合癥”的發生與防制[J].中國畜牧獸醫,2007,(05).
[4]張德明.豬“無名高熱”的防治措施匯總[J].今日畜牧獸醫, 2007,(02).
[5]裴愛民,李連敏.針對當前豬無名高熱癥的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07,(02).
[6]張桂新,張明江.對“豬高熱病”流行情況的幾點思考[J].湖北畜牧獸醫,2007,(04).
S858.28
A
10.14025/j.cnki.jlny.2017.19.027
許小友,本科學歷,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禽疾病防控、畜產品殘留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