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粉珍
(商洛市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陜西 商洛 726000)
商州區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現狀 存在問題及對策
張粉珍
(商洛市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陜西 商洛 726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技術資源,是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措施,是強化現代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創新手段,是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的有效途徑。
截止目前,商州區累計獲得了無公害產地認定62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面積達68萬畝。
1.1 生產檔案、制度規范化。2009年,商州區建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和標準化技術推廣四支隊伍,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全面走向規范化。設立了商州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和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實現了農產品日常監測常態化。健全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農產品生產基地環境保護制度、農業投入品購買使用管理制度、生產技術培訓制度、生產登記制度等“五項制度”及農產品生產責任人檔案、技術培訓檔案、生產記錄檔案,產品銷售檔案等“四項檔案”。商州區無公害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推動了商州乃至商洛農業經濟的發展。
1.2 獲證產品數量明顯增多。商州區于2006年第一個無公害大蒜基地誕生,到2009年屬于起步階段,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個。2010~2011年是高峰階段,兩年獲證產品達35個,其中種植業26個。2012年至今進入穩步發展階段,每年認證5~6個產品。
1.3 品牌效應不斷提升。經過多年努力,商州區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不斷向前推進,打造了商洛核桃、孝義柿餅等享譽省內外的特色產品,培育了馬鈴薯、生豬、中藥材、核桃、板栗等五大優勢產業。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2.1 企業對認證工作積極性不高。幾年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報材料要求嚴格,前后對應性較強,導致材料整改、返工率較高,延誤認證時間。從基地送檢到拿到證書需半年以上,影響了企業認證的積極性。
2.2 標識使用率低,未能通過認證轉化為品牌效應。目前,商州區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企業使用標識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個別企業不定標識而沒有取得產品證書的現象。
2.3 農產品品牌意識淡薄。大多生產者缺乏長遠的發展眼光,沒有意識到品牌對于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價值的巨大作用,導致創建品牌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積極性不濃。
2.4 無公害農產品經營規模小而分散。商州區土地相對分散,集中連片地塊較少,導致生產經營規模小而分散,很難形成一定規模。導致銷售渠道窄,經濟效益差。
2.5 資金投入不足。農產品品牌的創建離不開經濟實力,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導致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直接限制了農產品品牌建設。
3.1 加大宣傳培訓。利用多種形式、多種平臺、多方力量,分層次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的宣傳和推介,能認識無公害農產品標識,并有鑒別真偽意識,引導大眾認識到無公害農產品是人們品質生活的基本保障。
3.2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對轄區基地投入品使用監管和農產品質量抽檢是對基地監管、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的主要途徑。一是要督促生產企業自檢,共把產品質量關;二是加強對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的管理;三是實現基地全程監管;四是要實行基地準出制度,上市產品要檢測,確定合格后再上市。
3.3 培育龍頭企業,提升產業化水平。要通過培育、扶持一批龍頭企業來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化和經營規?;?,使其成為控制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屏障。
3.4 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按照先培育、后認定的原則,以特色農產品為主,以創建名、精、優、新農產品品牌為戰略方向,以“三品一標”為重點,引導企業統一使用“三品一標”標識,著力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關鍵品牌。
3.5 依靠科技,提高農產品質量管理水平。要加強本地農產品優良品種的選育和良種良法的配套技術使用和研究,促進品種不斷更新換代,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推行品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做到生產全過程都有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
3.6 完善農產品營銷機制。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協會為經營主體,以品牌為載體,同時要將分散的千家萬戶聯合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在產銷方面成為實現利益共享,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主動性和自覺性,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