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秀
(福建省武平縣經作站 福建 武平 364300)
淺析早春名優茶的開發
肖福秀
(福建省武平縣經作站 福建 武平 364300)
福建省武平縣地處閩、粵、贛三省結合部,自然生態得天獨厚,有豐富的種茶、制茶經驗,形成了武平縣炒青綠茶的獨特品質,歷史上曾創制了享譽省內外的“高浦茶”、“蕉礤茶”、“古石堂茶”等名茶。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較大改變,“綠色食品”、“保健食品”應運而生,作為傳統保健飲料的茶葉,特別是早春名優茶深受人們的青睞和喜愛,市場價格是傳統茶葉的2倍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武平縣茶葉得到迅速發展,到2016年底全縣茶葉面積56 605畝,擁有中小茶葉初制所66個,茶葉產量4 073 t,產值21 050萬元,其中名優茶產量1 842 t,產值16 800萬元。“武平綠茶”歷年在省、市茶葉鑒評會上名列第一、二名,2011年以來多次榮獲省、市名優茶稱號,產品旺銷周邊地區甚至遠銷北京、南京及港、澳、臺等地區。
1.1 區域優勢。早春名優茶開發的成敗關鍵在于產期早,以“早”為貴。目前,武平縣早春名優茶主銷區如浙江、江蘇、安徽、湖北等,同時也是主產區,但受緯度、氣候條件限制,其茶葉開采期都在4月中下旬,而福建省的重點綠茶區閩東北,茶葉開采期多在3月中旬,比上述地區春茶提早了30~40 d;武平縣地理位置緊靠南亞熱帶,比閩東北有更“早”的氣候優勢,通過栽培技術措施春茶可以提早到3月上旬開采上市,從而成為除廣西、云南、海南以外的早春名優茶最適開發區,加之武平縣地處閩粵贛三省結合部,毗鄰廈門、汕頭經濟特區,靠近港、澳、臺,交通便利,信息靈捷,有利于領先進入周邊茶葉早春市場。
1.2 生態優勢。早春名優茶開發的第二個關鍵因素是茶葉品質特征,品質的優劣除品種和工藝外,主要取決于縣境內山巒起伏,盆谷相間,溪河交錯,森林茂密,終年云霧繚繞,造就了武平縣歷史上“高浦茶”、“蕉礤茶”、“古石堂茶”和今天的“武平綠茶”的優異品質特征,說明武平縣開發早春名優茶具有悠久的自然生態優勢。
1.3 品種優勢。茶樹品種不同,其鮮葉理化性狀亦不同,成茶品質就有差別,名優產品就是選擇了有特殊品質特征的茶樹品種鮮葉為原料,輔以相應的制茶工藝。武平縣茶園多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開始發展,良種普及率達95%以上,諸如福云系、福鼎大毫、烏牛早等良種,不僅早芽,而且品質優異,適合加工早春名優茶。
2.1 建立生產基地,實行產業化生產。積極扶持組建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為核心骨干的茶葉生產龍頭公司,推廣“公司+農戶+科技+基地”的產業化生產模式,把作坊式生產經營轉變為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經營,采取規范技術、分戶管理、分級采制、分級包裝,統一品牌和商標,批量生產和銷售,提高武平縣早春名優茶在省內外的知名度和占有率。目前,全縣共有中小茶葉初制所66個,推廣建立茶葉清潔化加工示范廠18家,應用溫控加工技術企業30多家。
2.2 推廣生態栽培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推廣茶葉無公害生產,提高品質,增強茶葉市場競爭力。提倡生態栽培技術,科學規劃建園,進行茶園行間鋪草、合理間作、套種行道樹、遮蔭樹等,增強茶園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增加茶園空氣濕度,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增施有機肥,增加茶葉香氣,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提高茶樹抗病蟲能力;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堅決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確保茶葉優質安全無公害,成為大眾放心的綠色食品。
2.3 精心采制包裝,提高茶葉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鮮葉原料的好壞是名優茶賴以生產的基礎,開發早春名優茶,必須堅持按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標準采摘,并及時分級薄攤,選用名優茶機械,引進名優茶加工技術,適時精細加工,這樣才能保證茶葉內外品質,提高名優茶的市場競爭力。市場消費需求五花八門,一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僅決定于其品質的優劣,還與它的外觀包裝密切相關。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不同銷區習俗精心設計茶葉外包裝,使茶葉包裝多樣化,以適應不同層次消費需求。
2.4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茶葉知名度。俗話說“酒香還怕巷子深”,現代社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消費心理也越來越注重“品牌”效應,要發展早春名優茶,就必須樹立“品牌”意識,申請注冊統一商標,利用各種形式商品展銷會,新聞發布會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宣傳武平縣茶葉品牌,鼓勵茶企發展電子商務,引導茶企在淘寶網、中國茶訊網建立電商營銷平臺,完善茶葉銷售網絡,提升茶農技術管理、企業管理、產品流通等綜合水平,擴大名優茶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推動武平縣早春名優茶向產業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