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娟
(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吉林 長春 130600)
淺談農村土地流轉存在問題及改進策略
潘洪娟
(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吉林 長春 130600)
我國不斷深化的農村現代化改革進程盡管使土地流轉產生了一些成效,然而卻因流轉機制、規范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未能使農民更充分的得到流轉土地帶來的效益,享受改革后的成果,甚至于流轉中各類問題頻頻發生。對此,現對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相應的改進建議,促使土地流轉工作得到進一步改善。
土地流轉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滯后是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的具體表現。現階段,一些地區盡管有立體式農地管理機構存在,各類規章制度、法律法規也有一定的配備,然而這些規章制度并未能更好的落實到管理上,僅是以形式存在。在該機構的管理也僅是將部分土地供求信息發布,所提供的服務無法滿足農民和土地受讓者的需求,農民的土地流轉意識也淡薄。
大部分農民在土地流轉中并未聯想到法律手段、法律程序,以致于部分已實現流轉的土地存在手續不健全、程序不規范、內容上的不全面等問題,且大部分的轉讓與托付僅是以口頭方式進行的,缺乏書面資料。部分流轉土地盡管擁有協議、合同,但是必要的公證等手續卻并未具備,缺乏法律及利益上的保障。
因農民這一群體較為弱勢的緣故,在土地流轉中時常有農民權益受損等問題出現。如部分地區的一些人和部門為謀取利益,以威脅、恐嚇等手段對土地進行強行流轉,使農民的權益受到侵犯,進而對農民的利益造成嚴重損失。
一方面,應對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知識的宣傳教育。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大部分農民對于土地流轉認識不全面,各個地區政府可以電視、報紙等形式不斷宣傳土地流轉,將農民傳統觀念轉變;另一方面,強化基層干部認識。避免部分基層村干部因未能全面認識土地流轉意義和目的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時常出現錯誤的現象。
一方面,各級政府要重視和保護農民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要將農民群眾利益作為首要目標,正確引導土地流轉工作,嚴懲各種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另一方面,做好土地流轉手續、程序及權利、義務等各方面內容的指導,為土地持有人提供合同、協議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服務,積極組織土地持有人自主的參與土地流轉工作,促使土地規模化經營進一步實現;第三,進一步落實土地使用權,在保留流轉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為土地經營者提供以土地入股、抵押等權利,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土地價值。
首先,應將農民社會保障機制建立健全,落實城鎮、農村居民一體化社會保險和農村人口養老保險制度,為農民提供一定的保障,使他們能將土地當作資本主動、安心地納入流轉工作中;其次,落實同工同酬制度,引導農民積極、主動外出務工,增加農村務工收入,提高農民城鎮化建設的積極參與性,進而將城鎮化建設進一步落實;最后,對于已將土地流轉的農民,應引導他們將部分土地流轉的收益資金投入到個人基本醫療、養老保險中,使其自我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可積極組建土地流轉領導小組,將政策研究落實,并為農村土地流轉的秩序提供保障。部分地區若條件重組可創設“土地銀行”或“土地儲備庫”,將充足的土地資源供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其次,及時做好土地流轉信息的收集及發布。第三,應大膽、積極地創新,以當地農村經濟狀況為依據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轉運作模式,為土地流轉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農村土地流轉有著較大的工作量和涉及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而且也影響著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故而,必須給予農村土地流轉政策足夠的關注,將其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解決,促使土地流轉效益的提高,進而實現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