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為人先的孫茂東
孫茂東,男,1962年3月出生于微山縣渭河村漁民家庭。從1985年開始在渭河村先后任團支部書記、村委委員、村支部委員,2002年6月至今擔任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他從普通漁民到村干部再到現在擔任渭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微山湖漁家水街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二十多年來,他忠于職守、心系群眾,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渭河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他的領導和率先垂范下,渭河村黨支部兩次被山東省委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12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孫茂東同志也先后獲得“省勞動模范”,省、市優秀村民委員會主任,市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微山縣“十佳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等榮譽稱號。2015年4月更是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孫茂東同志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認真研究了渭河村黨建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總結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健全村級管理制度,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健全完善了一套富有湖區特色的工作運行機制。
渭河村坐落于微山湖腹地,連接京杭運河航道的渭河河道正是渭河村傍水而居、落帆而息的居住地所在。在孫茂東同志的帶領下,渭河村已由原來單純依靠捕撈為生發展到集水上運輸、水產養殖、民俗旅游三大業體的綜合性漁業強村、旅游勝地。全村現有水上運輸噸位16萬個,拖頭21個,大型集裝箱運輸船2艘,養殖水面466余公頃,已建成集餐飲、娛樂、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渭河村“漁家水街”旅游景點,年接待游客12萬人次。2015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余元。
1.航運業打造渭河村的“水上列車”。一直以來,渭河村就有不少村民從事水上運輸,原來多數使用的是水泥船,噸位小、市場競爭能力差,安全性差,多數村民由于缺乏資金,無法購買新船,擴大經營規模,村民的收入受到影響。孫茂東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積極幫助村民以村里的名義擔保貸款,為村民跑資金。在2002年,他和其他村“兩委”同志經過多次調研,并召集村民代表進行研究,最后決定以村集體名義注冊成立微山縣興渭航運公司,把在外從事運輸的村民納入到航運公司的管理中來,既增強了公司在航運業中的競爭力,又能及時保護村民的合法權益。目前,興渭航運公司擁有運輸噸位近16萬噸,拖頭26條,年收入2000余萬元,成為全鄉航運業的支柱企業。
2.漁業從大湖捕撈向精品養殖業轉型。渭河村的傳統產業是捕撈業,相對落后的捕撈工具和日益減少的魚類資源,決定了這一行業的效益低下和前景渺茫。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好以漁富民的文章,促使孫茂東和他的一班伙計們必須改變觀念,尋找新的出路。通過向先進地區漁業生產發展經驗的學習,他和村“兩委”同志帶頭大膽嘗試了河蟹(中華絨螯蟹)的養殖。目前,全村養蟹面積已發展到466余公頃,現又引進河蟹鱖魚套養新技術,在渭河村河蟹養殖場,池塘里是河蟹,網箱里是鱖魚。
3.旅游業蓬勃發展潛力無限。渭河村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漁村,這里有原生態濕地景觀、有淳樸的漁家文化、有近乎原始的漁獵生活。經過近五年的努力,事實再一次證明渭河村群眾的選擇是正確的,旅游業正成為渭河村最具有潛力的新型業體。獨具北方漁鄉風情的漁家水街景區,填補了微山湖民俗生態旅游的空白,被審批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山東省旅游特色村”。
微山湖上的好“舵手”。大運河上,湖西航道,一般千噸駁船擱淺,一籌莫展的船主立刻想到一個人可以幫他,船主打電話向他求救。很快,一般快艇載著幾個人疾駛而來,其中一人在不停地打著電話,他就是孫茂東,渭河村黨支部書記。1小時后,臨近的江蘇銅山縣挖掘機作業船趕到,2小時后,駁船脫離擱淺區域正常運行。這就是孫茂東,他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渭河村村民。他躬身踐行著“為民、務實、清廉”,為群眾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成為群眾心中好支書。
群眾事務的熱心人。孫茂東經常以執政為民的好公仆鄭培民“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人生格言來勉勵自己。他說:“作為一名村干部,既要像足球場上的守門員,能守信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又像個船上的舵手,成為群眾的風向標,帶領群眾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渭河村每家的情況他最清楚,誰家有什么困難,他總是能第一個趕到,“有困難找茂東”成為村民的口頭禪,他用自己的愛崗敬業之心換來了群眾對他的信任和支持,用自己的真誠付出贏得了大家的稱贊和尊重。
(陳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