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河北省灤南縣宋道口初級中學河北灤南063500)
數學作業批改方式的探究
李曉霞
(河北省灤南縣宋道口初級中學河北灤南063500)
數學的科目特點決定了其天天有作業,教師每天面對大量的作業,按現在每個班平均50個人計算,教師每天要批閱100本作業,還不包括練習冊、小檢測、單元測試等,教師每天花費在習題批閱上的時間2~3小時,加上備課、上課、輔導自習,教師忙得可謂焦頭爛額。再看學生,上課聽講,下課做作業,實在不會就抄襲完事。學生的“省心”與教師的“費心”形成鮮明對比。教師疲于應付這些瑣事的事物,難以抽出時間進行自身充電,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教學方式領悟不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成長和提升,如何更好地解決作業批改問題,解放教師、發揮作業更大效力,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于難度較小的練習科目,教師可以采取當堂完成,采用小組集體討論加教師點評的方式指導學生自批自改。在這個過程中,小組長的監督作用要發揮好,對小組中組員的自我評價要給予嚴格的監督,尤其是成績差的學生,在討論中,要盡可能讓成績差的學生多發言、多點評。并讓他們結合自己的作業情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起到強化和反饋作用。
現在流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教師也可以借助這個模式完成作業批閱,可以采取對桌互批,既同組同學一對一交換批改,批改時,二人對面進行,一邊批閱一邊互相指出錯誤,并及時討論。目的是防止將對方的正確題目判定為錯題。教師只需在教室巡視,及時回答學生在作業批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有共性的問題,教師及時講解,幫助學生消除疑惑。
相對較難的題目,采用師生分層批改;教師面批兩位課代表;課代表在完全掌握作業題的情況下,各分擔一半小組長的作業批改,并進行面批面改,小組長對小組成員的作業進行批改,對錯誤題目進行講解。在最后的一個環節中,也可以采取做對題的學生為做錯題的學生講解,從而實現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教師對優、良、可、差四個層次的學生作業各抽查3本,教師在批改中重點是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思考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后用幾分鐘時間和學生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并指導學生檢查自己的作業中有無這些問題,并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