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玲
(河北省贊皇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北贊皇051230)
水產養殖環境污染的類型及治理措施
李建玲
(河北省贊皇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北贊皇051230)
本文主要對水產養殖環境的污染類型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水產養殖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以期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
水產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水產養殖規模也有了進一步的擴大,在提高養殖收益的基礎上,也帶來許多環境污染問題,給整個生態環境平衡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產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防治水產養殖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富營養化。水產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淡水養殖,在淡水養殖過程中,一般采用高密度養殖方式,這種養殖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單位水域的養殖量。可是這種高密度養殖方式一旦出現不科學合理的情況,或者養殖方法不妥當,必將造成淡水中氮磷等營養成分含量增高,使養殖區的水出現富營養化。水中磷總量達到0.02mg/L、無機氮的含量達到0.3mg/L,就證明水體處于富營養化的狀態。富營養化的出現,不但給水資源帶來影響,還會加快淡水中藻類以及其他浮游生物的大肆繁殖,導致水中溶氧量減少、水體透明度變差,造成水產養殖生物大批量死亡,給水產養殖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影響環境。
1.2 漁藥使用不當。漁藥使用不規范,在殺滅病菌蟲害的同時,也給水中有益菌與浮游生物帶來傷害,甚至導致水環境微生態系統失衡。有些低濃度、性質穩定的藥物殘留水中,在水中生物體內積累,通過食物鏈放大,給整個水體生態系統或者人身帶來威脅。
1.3 飼料污染。養殖過程中飼料的應用是導致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國大部分水產養殖者在養殖過程中利用生鮮飼料,此種飼料營養豐富、價格低。可是,此種飼料吸收利用率不高,飼料當中只有20%~30%的營養物質被魚蝦吸收,促使魚蝦生長,大多數營養物質散失水中或者經過魚蝦排泄再次進入水中,導致水環境的二次污染。
2.1 加強監管,控制水產面積。為了防治水產養殖對環境產生污染,首先要增強對水中營養物的監測力度,建立科學的標準,依靠物聯網平臺以及紫外線可見光譜對水中營養物的比例進行測量,同時將其控制在標準指數之內。其次,不要為了追求水產品產量而盲目擴大水產面積,侵占自然領域,一定要嚴格控制水產面積,對凈水資源進行保護。不能將水產養殖場污水以及垃圾排到河流中,防止污染范圍擴大。
2.2 發展循環水養殖。水資源匱乏,給人們帶來警示,循環利用水資源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必要途徑。凈化和循環使用水資源成為了減少環境污染的一種手段。循環水養殖方式比較適合使用在封閉水域中,如人工設置的養殖水池,在池中注滿水,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水池當中的水就不再適宜養殖產品的生存,就需要進行換水。如果直接將換出來的水排放掉,不但浪費,還會再次污染土地。但是如果對這些水經過沉淀、過濾、消毒處理后,就能夠再次變成適宜養殖產品生存的水資源。這種水資源循環利用方式,不但將環境污染問題解決了,還能夠節約水資源。
2.3 科學投飼餌料。水產養殖當中大多數的廢物來源于過量投放的餌料以及水生物的代謝物,所以需要科學設計餌料的營養比例以及投喂方法。第一,科學配比餌料中的各種營養元素,比如增加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來降低氮的排泄,還需要按照不同水生物的品種以及生長周期增加不同的微量元素,確保各種水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從提高它們的抗病能力;第二,投喂過程中,使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降低水體當中殘留的餌料量,對餌料的攝入情況進行全面監控,同時動態做出投入量的調節,將餌料的使用率提高,有效防治水體有機污染。
2.4 減少藥物使用量。水產養殖過程中利用綠色藥物,在預防魚類病害的同時,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綠色藥物就是由環保、營養、漁業、衛生科學等領域綜合研究而成的安全無公害的產品,可以防止大量應用化學藥品導致環境污染現象。水產養殖過程中應用綠色藥品,不但可以幫助水生物群體生長繁殖,還防治了水體污染、水產品污染,避免人體安全健康受到威脅。利用現代最先進的生物技術生產的綠色藥物,不但能夠有效預防水產養殖生物的病害,避免化學藥品殘留,而且還能保證生態系統平衡,提高水產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1]楊庭歡.水產養殖環境的污染現狀及其控制對策[J].南方農業,2017(14):1.
[2]吳英博.淺談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對策[J].現代畜牧科技,2016(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