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劍平
(吉林中農吉星現代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吉林公主嶺136100)
加強科技支持 助推農村經濟發展
閆劍平
(吉林中農吉星現代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吉林公主嶺136100)
“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當前和今后工作的重點,而發展農業經濟有助于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加強對農業經濟的科技支持,可以更好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三農”問題;農業經濟;科技
“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有50%的人口來自農村,因此農村的穩定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要想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也必須重點關注農村。我國偉大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農村問題的解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是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而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1.1 農業產值在國民總產值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縱觀人類歷史可以發現,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呈不斷下降的趨勢,這也是歷史的必然,我國的農業經濟也不能避免。從農村改革以來,我國農業產值雖然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發展速度也十分快,但是我國農業產值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的比重是呈下降趨勢的。
1.2 農民收入與城鎮人口收入差距逐漸拉大。農民的收入在不斷的增加,但相較于城鎮人口收入差距仍然很大,不斷拉大的城鄉收入差距造成了青壯年勞動力不斷離開農村,加劇了農村勞動力短缺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發展。
1.3 農村科技知識儲備和基礎農業設施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今天,農業結構不斷調整、轉型與升級,對農村勞動力的知識要求不斷提高。我國農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是不斷上升的,高中以上人口的數量呈現出增加趨勢,這為以科技發展農業經濟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相較于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多方面的約束,其中基礎設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雖然近年來我國加強了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改造,但是其覆蓋面還是太小,相比于外國的大型基礎設施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1.4 三農發展中的其他問題。農業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市場需求,難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全球范圍的環境不斷惡化也對農業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耕地資源的不斷惡化造成了大量農田不能耕種,進而影響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增加,作為農業發展的先決條件,我們勢必要關注糧食產量問題,改進耕地質量,提升地力;大多數農作物對氣候有很強的依賴性,但是隨著全球變暖等問題的出現,極端天氣在我國頻發,惡劣氣候對我國的影響十分嚴重,北方夏秋季節的大風和南方夏季的暴雨都對農作物的生產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推動作用,因此處理好農村科技水平和農業經濟的關系,會使我國的農業經濟不斷的向前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根本不可能離開科技的支持,因此要正確的認識科技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我們知道當前我國的耕地面積不斷下降,我們將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積的基礎上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產量。而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還可以提升農產品的質量,促進土地的高效利用。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會對科技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促進科技的不斷發展,發展了的農業經濟同時也會為科技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
要加強科技對農村經濟的支撐作用,首先要加強對科技的支持,我國的農村科研經費主要是由政府進行劃撥,可以看到政府對農村科研的財政支出越來越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政府對農村科研的經費投入比重是很小的,尤其是部分地區經費劃撥的不均勻的問題,這樣就對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資金是科技進步的保障,有條件的地區我們不能只依靠政府對農業科研的支持,還要主動吸引當地企業進行投資,同時設立專項基金并進行有效管理也至關重要。
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到現在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創新性不足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導致一些地區科技利用率很低,不能很好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注意對環境的保護,我國提倡的是可持續的發展戰略,提高科技對農業的支持,提高農業的資源利用率,避免造成環境的破壞,從而促進農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