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昌
(保定市滿城區農業局河北保定072150)
淺析“互聯網+”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張蘊昌
(保定市滿城區農業局河北保定072150)
隨著“互聯網+”的提出,“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領域,本文就滿城區“互聯網+”現代農業在農業生產服務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以推動“互聯網+”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應用。
互聯網+;現代農業;作用
在2015年的“兩會”期間,國家提出了關于“互聯網+”的使用計劃,尤其要加強在一些競爭最激烈的新型產業以及新型業態之間的應用。之后國家頒布了關于“互聯網+”行動的具體指導文件《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文件對具體的行動要求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在“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中,指出了對農業新型生產經營體系的建議。結合農業發展新模式,我國在2016年大力推進“互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推動了農業發展產業鏈的不斷健全。
“互聯網+”農業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利用現代的互聯網技術,實現農業從生產、加工到銷售融合為一體,打破了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加大農業和其他產業的交流,真正實現了農業互聯互通。
2.1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鼓勵引導各類社會資源參與“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充分調動農民、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2.2 突出重點,有序推進。大力推進互聯網與農業各環節的深度融合,對生產急需、監管急用的技術成熟的農業信息化項目優先建設,突出解決好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
3.1 “互聯網+”農業政務信息服務。完善以互聯網為支撐的農業政務信息發布網絡化建設,提高農業工作的透明度,充分發揮農業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的服務作用,強化政務信息公開,完善農業政策、農業項目、農業法律法規、農業行政許可等網上公開內容,提高農業政務信息傳遞效率。
3.2 “互聯網+”農牧業綜合生產。以現代農業園區、規模養殖場區為重點建設對象,鼓勵協助農業園區、養殖場區發展實施物聯網技術應用,提高農業園區、養殖場區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實現種植、養殖生產精準化管理,不斷增強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
3.3 “互聯網+”動植物疫病防控。積極推行植物、動物疫病防控數據信息管理網絡化建設,搞好植物保護網絡系統對接和動物疫病防控信息平臺建設,提高動植物疫病防控管理水平及效率。
3.4 “互聯網+”農業農村經營管理。一是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互聯網技術掌握農產品供求信息,強化產銷銜接,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精準銷售;二是利用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成果,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齊全、目錄清晰、編碼科學、查詢方便、管理高效”的目標。
3.5 “互聯網+”農技推廣服務。為了提高服務水平,需要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最新的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服務模式。首先要建設農技推廣平臺,通過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平臺的開發和共享;其次整合區、鄉兩級的農業技術人員,不斷完善其技術水平,使得區域有科技服務管理人員,鄉鎮有科技服務專業實干人員,要保證技術人員和農民有暢通的溝通渠道,同時在農村定期推送一些農業專業技術,科普一些農業知識。
3.6 “互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通過應用網絡視頻監控系統、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等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例如,一是抓好生鮮乳網絡視頻的實時監控系統建設,運用互聯網技術對全區奶站運行進行網絡化實時監控;二是抓好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建設,在滿城草莓現代農業園區實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謀劃建立農產品二維碼質量追溯體系。
“互聯網+現代農業”是一項領域新、難度大的綜合性工作,建議區政府加強領導,建立相關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具體的保障措施如下:第一,加強組織領導。第二,強化財政扶持。第三,完善基礎設施。第四,加強人才支撐。
當今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現代農業模式在現代農業生產服務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日益明顯,正在推動著現代農業由傳統農業向高效精準農業轉變。
[1]許永麗.淺談“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青海農技推廣,2015(3):6~7.
[2]侯飛飛,李貽學.“互聯網+農業”模式對農產品安全的影響研究[J].創新科技,2015(1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