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晨



摘 要:筆者通過對高中學生足球選項教學實踐的研究,嘗試運用了進階式學習的方式,從腳內側傳球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入手,開展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的研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競爭中,培養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關鍵詞:進階式;模塊;足球;腳內側傳球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8-0056-03
足球的傳球種類多樣,介于高中生基礎以及實際需求,筆者針對腳內側傳球技術,運用進階式模塊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掌握能力。
一、進階式小模塊教學
進階式模塊教學是借鑒經濟管理學而設計。進階是指在原來的基礎上有較大程度的提高。進階式要求遵循軌跡,這一層級的要求是什么?要更上一層級,應該掌握的技能是什么?技術水平練習到哪一層級,就引用哪一層級的小模塊進行學練。小模塊是在大模塊之下的分解,每一個小模塊有一定的范圍、學習的重難點,以及練習方法、進階要求。其中各項學習內容可由教師進行示范、講解,更多的是學生在明確了練習方法和進階要求之后的自主練習、合作練習,在互動交往中提升學習能力。
建立記錄與評價表,記錄學生學練成績,形成物理性指標,讓評價可觀可測;同時堅持多元評價、開放評價,讓學生對每一次練習都要有所思考和感悟。在反復學練,完成一級目標之后,進入下一級的學練。同樣,在下一層級學練時,可將前一層級的學習內容作為熱身項目。
二、以腳內側傳球教學實例,闡述進階式模塊學習方法
腳內側傳球模塊目標:懂得傳球技術的重要性,熟悉兩人或多人練習方法;能協調的做出腳內側傳球動作,且較好控制傳球路線;在合作中完成練習,強化體能,強健信心。
進階式小模塊設計思路:傳球準確性——靈活的控制傳球方向——傳跑結合——傳運結合——傳球小戰術。每一層級內需靈活設置練習內容,配以進階標準。建立記錄與評價表1、表2。
層級一:傳球準確
預計課時:1~2課時
內容一:擊固定球
兩人一組兩球,將兩個標志盤間隔6~8m擺放,其中一個標志盤上放一個足球;另一人持球站在另一個標志盤前。練習開始,持球人用腳內側踢球,用球去撞擊標志盤上的球;另一人撿球;如此循環。
提高難度:加大標志盤之間的距離;提高踢球的力量。
完成組數:每人完成5組,每組完成10次練習,并記錄成功次數(表1)。
進階標準:在10次腳內側踢球中,能擊中8次。
內容二:傳球進門
兩人一組一球,將兩個標志盤間隔1.5m左右擺放成一個小“門”。兩人在“門”兩側,距離門各5m。練習開始,用腳內側踢球進“門”。
提高難度:縮小標志盤的距離;傳球人拉開和“門”的距離。
完成組數:完成5組,每組完成15次練習,記錄成功次數(表1)。
進階標準:連續完成15次傳球過“門”。
層級二:靈活的控制傳球方向
預計課時:2~3課時
內容三:五人傳兩球
五人一組兩球,將標志盤擺放成邊長為5m的五邊形,每人站位相對固定在標志盤前,面向中心。練習開始,用腳內側進行五人同時傳兩個足球的練習。
提高難度:每人一腳完成傳球。
完成組數:10分鐘的練習時間里,記錄最好的5次成績(表1)。
進階標準:不讓兩個足球碰撞或者同時傳向同一人的情況下,完成15次一腳傳球。
內容四:搶圈
五人一組一球,將標志盤擺放成邊長為5m的正方形,四人站位正方形的“邊線”上,面向中心,一人站在正方形中心。練習開始,中間人搶奪球,4人可在“邊線”移動,用腳內側進行傳球,避免被中間人搶斷。
提高難度:限定控球人的觸球次數。
完成組數:10分鐘的練習時間里,記錄最好的5次成績(表1)。
進階標準:20次的“兩腳傳球”,不被中間人碰觸到足球。
層級三:傳跑結合
預計課時:6~8課時
內容五:傳中間人(1)
三人一組兩球,將兩個標志盤間隔2.5m左右擺放成小“門”,兩人分站在距“門”前后各8m的標志盤處;再在距離“門”前后各2m處畫一條線,一人在“門”中。練習開始,中間人跑向一側同伴,過線之后與同伴完成一次腳內側傳球;然后轉身,經過“門”,跑向另一側同伴;如此循環。
提高難度:一腳傳球;加快傳球和跑動的速度;中間兩人同時開始練習。
完成組數:完成12次,記錄完成時間和失敗次數(表2)。
進階標準:20秒內完成12次。
內容六:三角跑位(1)
四人一組三球,三人持球相互間隔12m,排成等邊三角形。且在身前5m處,將兩個標志盤間隔1.5m左右擺放成一個小“門”,距離“門”在向內5m外畫一條標示線。練習開始,中間人跑向一側標示線,與三角形頂點的同伴完成一次用腳內側傳球過“門”;然后,迅速跑至下一條標示線,如此循環。
提高難度:一腳傳球跑出;提高傳球和跑動速度;中間2人同時練習。
完成組數:成功完成10次,記錄10次完成時間及失敗次數(表2)。
進階標準:15秒內完成6次。
內容七:傳球接龍(1)
四人一組一球,將兩個標志盤間隔1.5m左右擺放成一個小“門”,四人分兩側站在“門”兩邊,距離門各5m。練習開始,一人用腳內側傳球過“門”,然后轉身跑至標志盤后;另一側同伴在標志盤之前接球后傳出;依次進行,如此循環。
提高難度:不停球,一腳傳球跑出;提高傳球和跑動的速度。
完成組數:成功完成10次,記錄10組完成時間及失敗次數(表2)。
進階標準:40秒內完成一組20次。
內容八:傳球接龍(2)
四人一組一球,將兩個標志盤間隔1.5m左右擺放成一個小“門”,四人分兩側站在“門”兩邊,距離門各5m。練習開始,一人用腳內側傳球過“門”,然后隨傳球路線繞過“門”跑至對面的標志盤后;另一人在標志盤前接球后傳出;依次進行,如此循環。
其他同內容七。
層級四:傳運的結合
預計課時:4~6課時
內容九:傳球—橫向運球—傳球
兩人一組一球,將兩個標志盤間隔3m左右擺放成一個小“門”,兩人在“門”兩邊,距離門各5m。練習開始,一人用腳內側從“門”側傳球給同伴;另一人接球后運至“門”另一側時,再用腳內側傳直線球給同伴;如此循環。
提高難度:擴大“門”的距離;限制觸球的次數。
完成組數:成功完成15次,記錄每組完成時間及失敗次數(表2)。
進階標準:30秒內完成15次。
內容十:傳中間人(2)
組織、練習、進階等要求同內容五。
區別:中間人接球后運球至另一側。
內容十一:三角跑位(2)
組織、練習等要求同內容六。
區別:只用一球;完成傳接球后,運球至下一條標志線。
進階標準:15秒內完成3次。
層級五:兩人戰術
預計課時:6課時
內容十二:傳身后球(1)
兩人一組一球,將兩個標志盤間隔3m左右擺放成一個小“門”,一人站在“門柱”前。練習開始,一人距離另一標志盤10m開始運球,在與同伴平行前,將球用腳內側傳給同伴,該同伴跑至與自己大致平行時,用腳內側將球從“門”中傳出;該同伴保持直線跑動,在畫定的圓圈內接到足球;如此循環。
提高難度:一腳完成傳球;加快傳球和跑動的速度;加入防守者。
完成組數:在1分鐘時間內,記錄成功次數及失敗次數(表2)。
進階標準:5秒內一腳完成傳球,所傳球與接球者同時達到畫定的直徑3m的圓內。
內容十三:傳身后球(2)
組織、練習、進階等要求同內容十二。
區別:球從近“門”側傳出;跑動接球的同伴從“門”中斜線跑動,在畫定的圓圈內接到足球。
內容十四:行進間傳接球
兩人一組一球,兩人間隔5m站立。在35m的距離內,分別在兩人的前方每5m畫一個直徑3m的圓。練習開始,一人向同伴前方的圓內用腳內側傳球;同伴同時跑動,在圓內接到足球,接球后快速用腳內側再向同伴前方的圓圈傳球,并繼續向前直線跑進;如此循環。
提高難度:一腳完成傳球;加快傳球和跑動的速度;加入防守者。
完成組數:在35m練習區域,1分鐘時間內,記錄成功完成練習的次數及失敗次數(表2)。
進階標準:35m的距離內,用20秒時間完成一次(傳球不少于3次)。
層級六:三人戰術
預計課時:6課時
內容十五:三人傳跑配合(1)
三人一組一球,分別間隔5m站立,中間人持球。A持球,將球用腳內側傳向與B之間的前方區域,C保持直線跑進。A繞過B的身后,斜向跑進到B原來位置的前方;B接球后運球至三人中間,按照之前的方法,與C進行傳球配合;如此循環。
提高難度:腳內側一腳完成傳球,傳跑者加快傳球和跑動的速度。
完成組數:在35m練習區域,1分鐘時間內,記錄成功完成練習的次數及失敗次數(表2)。
進階標準:35m的距離內,用20秒時間完成一次(傳球至少6次)。
內容十六:三人傳跑配合(2)
三人一組一球,兩人靠近、一人間隔8m站立,最邊上的人持球。A持球,將球用腳內側向前直線輕傳球,然后向C前方跑去;B從A身后跑至前方接球,直線運球3m后,將球用腳內側向C前方傳球,B保持直線跑進。A盡快在C快接住球時,跑至其身后位置;C接球后直線運球,在A到達的同時將球用腳內側向前直線輕傳球,然后跑向B;如此循環。
其他同內容十五。
三、教學說明
1.進階式模塊教學是在學生明晰了練習方法和進階要求之后,教師才發放記錄表,要求學生進行相應記錄。當然,在了解練習方法時,允許學生嘗試練習。
2.進階式教學中,每一層級雖然預計了課時,但可靈活調整,以學生達到進階的要求為準。
3.對分組的思考。同質分組,技術學習較快的學生就能更加順暢的進階;而學習相對較慢的學生,進階的時間可能就會長,但基礎可能更牢固。異質分組,學習較快的學生可以帶動學習較慢的學生,形成幫扶;但有可能造成兩者對學習需求的不對等,從而削弱了雙方的學習熱情。所以,可以在相對容易的層級安排異質分組,在難度較高的層級安排同質分組。
4.“記錄與評價表”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設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練習內容、練習次數與進階要求。
5.學生練習中的情意表現、心理狀態、臨場發揮,均是不可預測,也不易量化的,故設計“自我評價”等內容,讓學生內在感受顯性化。
參考文獻:
[1]皇甫倩,常珊珊,王后雄.美國學習進階的研究進展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