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東梅 姜延書



摘要:基于貿易增加值角度,運用阿布來提·依明模型測算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在1995-2011年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并在改進Novy模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對服務貿易增長的影響。研究表明:除日本和印度外,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均呈下降趨勢;從具體行業看,中國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最低,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成本最高;經濟增長的推動和貿易成本的下降是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服務貿易增長的主要來源,經濟發展相似程度也存在促進作用。因此,降低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是進一步提升中國出口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服務貿易;貿易成本;貿易增長;貿易增加值
中圖分類號:F72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孟東梅(1970-),女,沈陽人,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務貿易理論與政策;姜延書(1964-),男,哈爾濱人,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一、引言
全球經濟已逐漸步入服務經濟時代,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已占到其經濟總量的75%以上,而中、低等收入國家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也已達到50%。《中國服務貿易統計2015》顯示,2014年我國服務貿易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額達4.6%,位列第五,但我國服務業占國內經濟總量48.2%,服務貿易額占貿易總額20.6%,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滯后。我國“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加快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在“十二五”規劃中對進一步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又提出具體要求,即進一步加快服務業開放步伐,提高服務貿易在整體對外貿易中的比重。本文在貿易增加值的視角下,測算1995-2011年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并進一步探討服務貿易成本下降對服務貿易增長的影響。
貿易成本涵蓋消費者為獲得商品必須支付的除了商品生產成本外的其他成本的總和。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4)的研究表明,工業化發達國家關稅當量的貿易成本高達170%。貿易成本的重要性意味著其測算的必要性。目前的研究,貿易成本的測算主要有直接測算和間接測算兩種方法。直接測算只能測度特定種類的貿易成本,但無法測算總體的貿易成本。因此,間接測算法運用更為普遍。間接測算有價格法和貿易流量法兩種。價格法由于國際數據難以獲得,故多用于度量國內貿易成本。貿易流量法是通過貿易成本對貿易流量的影響“事后”推算出貿易成本的大小。最初貿易流量法主要基于傳統引力模型,如Mc Callum(1995)和Rose(2000)的研究。但傳統引力模型事先設定了貿易成本的基本構成要素,這導致計算結果可能存在偏差;更加重要的是傳統引力模型并沒有考慮多邊阻力的影響,而且缺乏微觀理論基礎。因此,傳統引力模型的應用遭到眾多質疑。
基于傳統引力模型,Anderson和Wincoop(2003)、Novy(2006)通過一般均衡模型改進引力模型,使其具備微觀理論基礎,將由事前決定的貿易成本變成事后決定,并考慮了多邊阻力的影響。但改進的引力模型假設雙邊貿易成本是對稱的,這與現實不符,而Novy(2008)構建的模型解決了該問題。此后,Novy(2013)通過豐富其2008年的模型理論基礎,不僅解決了傳統引力模型缺乏微觀理論基礎和對稱性的缺點,還使該模型同時具備比較優勢理論基礎及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基礎,使該方法成為目前國內外測算貿易成本最具有深厚理論基礎的核心方法。
近年來,國內學者測算中國貿易成本的研究逐漸豐富起來,但多數研究是基于Novy(2013)提出的模型。如賈偉和秦富(2013)結合Novy研究,分析中國谷物貿易成本變動趨勢及對貿易增長的影響。許統生等(2013)運用Novy(2013)模型,測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省際貿易成本及其決定因素。梁俊偉(2015)基于Novy(2013)模型測算了中日韓3國多邊貿易成本。趙素萍和葛明(2015)運用Novy(2013)模型及其分解,測算了中國與歐盟各國的貿易成本,并分析了貿易成本對貿易增長的影響及決定因素。涂遠芬(2016)基于Novy(2013)模型測算了中國雙邊服務貿易成本,并進一步實證分析了服務貿易成本的影響因素。
然而,Novy(2013)模型測算的出口成本是進出口成本的幾何平均值,忽略了出口和進口貿易成本差異信息,降低了估計的準確性;同時計算貿易成本利用貿易伙伴各自國內貿易數據,而在實踐中很難得到準確數據。因此,阿布來提·依明(2013)基于“結構化引力模型”推算出單向出口成本方程,彌補了上述缺陷。而現有的其他研究多數是基于傳統統計方法測算的一國貿易進出口額,導致大量的重復計算,無法反映一國貿易進出口的真實狀況,進而導致貿易成本的測算結果產生誤差。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1)運用阿布來提·依明(2013)單向出口成本方程,在貿易增加值視角下測算中國1995-2011年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出口貿易成本,這種方法剔除了傳統方法對貿易進出口額的重復計算,也考慮到進出口的不同特征,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出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成本。(2)在Novy(2013)的基礎上改進了增長的分解方程,把雙方經濟發展相似程度對貿易增長的影響也納入進來。
二、貿易成本測算方法與數據選取
(一)貿易成本測算模型
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建立了Armington一般均衡框架下具有微觀基礎的雙邊貿易成本模型:
模型(6)表示i國對j國出口的貿易成本tij,即為本文構建的測算一國出口貿易成本的模型。此模型的本質是從雙邊實際出口貿易額與雙邊貿易在全球貿易合理份額的角度對雙邊出口貿易成本進行測算,且測算結果衡量的是一國單向出口貿易成本,所以結論具有更加豐富的涵義和價值。
(二)樣本國家、行業與數據選取
本文共選取《中國服務貿易統計2015》顯示的2014年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排名前5位的、同時考慮到與中國服務貿易往來關系密切的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和印度共7國為樣本國家。由于傳統總量統計方法嚴重高估了樣本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本文借鑒Koopman等(2014)的貿易增加值方法剔除樣本國服務貿易進出口中重復核算項目,還原樣本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的真實狀況。
本文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WIOD),該數據庫提供了歐盟27個國家和世界13個主要經濟體、35個產品部門之間的中間品和最終品的貿易數據。研究期間從1995-2011年,由于部分服務業的相關數據為0,為了使測算結果合理精確,本文參照姜延書和郭江平(2015)的經驗依據TiVA數據庫將17個服務行業分為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業,金融業,商業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5類。具體分類有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包括汽車、摩托車的銷售、保養、修理,燃料的零售、批發貿易和經濟貿易,零售業和家庭用品維修業,餐飲業;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業包括內陸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其他輔助運輸及旅行社業務和郵電業;金融業包括金融中間服務;商業服務業包括房地產業、設備租賃及其他業務;其他服務業包括公共行政和國防及義務社會保障、衛生與社會工作、教育、家庭服務業、其他社區社會和私人服務。
三、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測算與分析
(一)中國總體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測算分析
Anderson和Wincoop(2004)總結了現有各種文獻的估計結果,一般認為替代彈性σ介于5-10之間。參照Novy(2013)、Anderson和Wincoop(2004)做法,本文先將替代彈性取值為8,然后再分別取5和10兩個值,進而更合理地考察不同替代彈性對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影響。
表1顯示了1995-2011年中國與7個貿易伙伴國雙邊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測算結果。雖然中國與7個貿易伙伴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有不同程度波動,但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均值由1995年的2.242下降為2011年的2.037,下降幅度達9.14%。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與貿易伙伴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略有上升。
從具體的貿易伙伴國來看,1995-2011年中國與貿易伙伴國的貿易成本從低到高分別為韓國、印度、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及美國。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德國(22.68%),其次是法國(18.67%)和美國(14.93%),再次是韓國(6.47%)和英國(4.91%)。而中國與日本和印度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分別上升了3.98%和3.41%。中國與日韓雖同為鄰國,與韓國的貿易成本最低,但與日本的貿易成本則是除美國外最高的。其原因可能是中日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諸多經濟政策停滯不前,進而造成兩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相對較高。中國雙邊出口服務貿易成本下降的差異性,既說明了中國近年來積極拓展新的服務貿易市場的效果較為顯著,也顯示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在貿易增加值視角下測度出的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與其他學者如涂遠芬(2016)的研究結果略有不同。從貿易成本的變化趨勢看,總體呈下降趨勢的判斷相同,但在增加值視角下測算出的貿易成本遠遠高于傳統統計方法下的貿易成本。從具體的貿易伙伴國來看,傳統方法下中國與韓國、日本、美國的貿易成本相對較低,與歐洲國家的貿易成本相對較高;但在增加值視角下,中國與美國、日本的貿易成本分別高于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這可能是由于貿易增加值測算方法剔除了中國與貿易伙伴國服務貿易進出口中的重復核算項目,還原了其服務貿易進出口的真實狀況,進而較為真實地反映了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
為了剔除不同替代彈性取值可能對貿易成本的影響,本文進一步測算了不同替代彈性對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影響。從圖1中可以看出,不同替代彈性對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影響確實較大。以2011年為例,當σ=5、8、10時,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分別為3.549,2.037和1.734,這表明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對替代彈性較為敏感。雖然替代彈性的取值不同,但其相對應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形狀基本一致,表明替代彈性不同的數值并沒有改變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變化趨勢。同時當σ=5、8、10時,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分別下降了15.44%、9.15%和7.19%,年均下降速度分別是0.91%、0.54%和0.42%,表明不同替代彈性對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變化幅度和下降速度影響并不大,并不影響對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變化趨勢的判斷。
(二)中國分行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測算分析
表2分別計算了σ=8時,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業,金融業,商業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5個服務行業的出口貿易成本。從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大小來看,1995-2011年,中國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均值最低(2.146);其次是金融業(2.494);商業服務業(2.819)和其他服務業(3.070);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均值最高(4.864)。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業是中國傳統服務貿易行業,具有比較優勢,競爭相對充分,因此,其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相對較低。但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則可能因為其包含的范圍廣,許多行業中國并不具有比較優勢,所以其服務貿易成本相對較高。
圖2分析了不同替代彈性對中國分行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均值的影響,從中可以看出,不同替代彈性對中國分行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的影響確實較大,但總體趨勢一致。當σ=5時,中國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最大(18.459),其次是其他服務業(7.536)和商業服務業(6.327),第四是金融業(5.09),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最小(3.88)。當σ=8和10時,5個行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也展現出相同的趨勢。
四、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對貿易增長的影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出口服務貿易增長迅速。然而伴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出口服務貿易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國內相關影響中國服務貿易增長主要因素的研究較為豐富,但主要集中于古典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角度,側重對現有理論進行驗證。本文從貿易成本的角度對貿易增長進行分解,探討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對貿易增長的影響,具體分解如下:
式(14)等式右邊第一項是指貿易伙伴國總產出規模,即經濟增長對貿易增長的貢獻效應;第二項表示貿易伙伴國經濟發展相似程度,Linder提出的偏好相似理論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越相近對雙邊貿易越有促進作用;第三項反映了貿易成本下降對貿易增長的影響;最后一項體現了其他影響因素對貿易增長的效果。運用式(14),對中國和主要服務貿易伙伴國2011年相對于1995年雙邊貿易增長進行分解,分解結果如表3所示。
從國別層面來看,中國與韓國、法國在研究期間服務貿易增長最為迅速,分別增長了1 207.177%和1 147.548%,其中,經濟增長對中韓和中法的服務貿易增長貢獻度最大,分別達到72.584%和55.637%,貿易成本下降也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而中印和中日在研究期間服務貿易增長最為緩慢,分別為401.928%和106.466%,經濟增長仍為最主要因素,貢獻度分別為94.194%和60.761%。
從整體層面來看,2011年與1995年相比較,中國與7個主要貿易伙伴國雙邊服務貿易增長均值為698.518%,其中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2.615%,經濟增長相似程度貢獻率為9.769%,貿易成本下降貢獻率為15.929%,其他影響因素貢獻率為11.688%。可以發現,首先,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雙邊服務貿易增長主要來源于經濟增長的推動;其次,貿易成本的下降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再次是其他影響因素;最后,經濟增長相似程度對服務貿易增長也存在促進作用。說明雖然中國近年來積極拓展新的服務貿易市場的效果較為顯著,但由于中國服務貿易參與全球分工較晚,競爭力相對較低,且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貿易保護主義相繼抬頭,導致貿易摩擦不斷增加,致使部分對外服務貿易逐漸轉向對內服務貿易。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采用阿布來提·依明模型,從貿易增加值視角,分別從國家和行業層面測算了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并探討了中國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對貿易增長的影響,得到如下結論:(1)1995-2011年,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大體呈下降趨勢,但印度和日本除外。(2)中國分行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存在一定的波動。中國運輸、倉儲和郵政通信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均值最低,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出口服務貿易成本均值最高。(3)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雙邊服務貿易增長主要來源于經濟增長的推動,貿易成本的下降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增長相似程度對服務貿易增長也存在促進作用。
隨著全球經濟逐漸進入服務經濟時代,各國貿易競爭的焦點逐漸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我國政府也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開放,提高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根據前文的分析,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服務貿易成本呈下降趨勢,且下降空間仍很大。因此,針對降低服務貿易成本提出如下三點建議:首先,應以區域合作為重點,加快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步伐,更好地為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提供優良環境。目前,中國已締結的區域合作協定主要集中于發展中國家,但實際上我國服務貿易的主要伙伴國多為發達經濟體,所以下一步的區域合作戰略應對此有所調整,應加快與發達經濟體的自由化談判進程。其次,從具體行業上來看,除了加強在傳統服務貿易行業的競爭優勢,更應加快金融業和商業服務業等新興服務貿易行業的貿易自由化步伐,從而打造新的競爭優勢。最后,通過全面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國內與國際間的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并進一步完善各項貿易便利化措施,從而減小要素跨境流動的障礙。
參考文獻:
[1] Anderson, James E., Eric van Wincoop. Trade Cost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42(3):691-751.
[2] Mc Callum J. National Borders Matter: Canada-U.S. Regional Trade Patter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85):615-623.
[3] Rose A.K. One Money, One Market: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ommon Currencies on Trade[J].Economic Policy, 2000(30):7-45.
[4] Anderson, James E., Eric van Wincoop. Gravity with Gravitas: 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3,93(1):170-192.
[5] Novy D. Is the Iceberg Melting Less Quickly?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s with Panel Data[R].Working Paper ofUniversity of Warwick, 2006.
[6] Novy D. Gravity Redux: Measur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s with Panel Data[R].Working Paper of University of Warwick, 2008.
[7] Novy D. Gravity Redux: Measur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s with Panel Data[J].Economic Inquiry,2013(51): 101-121.
[8] 賈偉,秦富.中國谷物貿易成本測度及其對貿易增長的影響[J].國際貿易問題,2013(4):62-72.
[9] Novy,D. Gravity Redux: Measur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s with Panel Data[R].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 3616, 2011.
[10]梁俊偉.中日韓3國多邊貿易成本測度——基于投入產出表的方法[J].國際商務,2015(3):5-14.
[11]趙素萍,葛明.中歐貿易成本變動的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商業研究,2015(10):95-101.
[12]涂遠芬.中國雙邊服務貿易成本的測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商務,2016(1):17-27.
[13]阿布來提·依明.中國進出口雙邊貿易成本測度方法比較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3(5):30-35.
[14]Kee,Nicita. Olarreagea. Estimating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ices[J].The Economic Journal,2009(534):172-199.
[15]Koopman R,Z Wang and S-J Wei.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2):459-494.
[16]姜延書,郭江平.中國出口貿易服務增加值競爭優勢的評價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5(10):13-22.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dded value of trade, using the model of ABuLaiDi, this paper calculates China′s service export cost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service export costs on the growth of trade in services by an improved model of Novy. It shows that the service export costs among China and its main trading partners are generally running downward, but except India and Japan; in concern with specific industries, the service export costs of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postal industry are the lowest, but wholesale, retail and hotel catering industry are the highest; the service trade growth among China and its main trading partners mainly comes from the pushing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going down of service export costs, and the similarity of economic growth also has a positive effect. Therefore, reducing the costs of China′s service expor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ervice exports.
Key words:service trade; trade costs; trade growth; added value of trade
(責任編輯: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