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沁 揚
(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北京 100120)
2012年,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以后,部分縣(市)開展了試點,探索縣域農業初始水權分配的方法。從試點情況看,縣域農業初始水權分配主要兩種形式:一是根據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確定農業水權。二是根據灌溉定額確定農業水權。跟蹤這些試點工作,發現一些問題,對改進和完善縣域農業初始水權方法進行研究,形成初步想法。
(1)抓住關鍵要素,加強頂層設計。在農業水權分配工程中將會遇到一系列復雜的關系,如:農業與非農業用水關系;當前和未來用水關系;本流域(鄉鎮)和全縣(市)用水關系;用水戶實際需求與水利工程實際供水能力的關系;傳統認識與依法依規的關系。做好農業水權的分配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地確定分配原則,處理好復雜的利益關系。
保障農業基本用水需求:近年來城鎮化、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伴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加劇,許多地方常常將部分的農業用水調撥到城市用水和工業用水中,使得農業用水更加緊張、發展更加困難。農業是基礎產業又是弱勢產業,保障農業穩定和發展,首要的就是要保障農業用水量。尊重用水的現狀:農業用水方式的形成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磨合,農業用水陡崖式的改變必將引發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甚至引發社會不穩定。尊重用水現狀是化解矛盾、維護農業和社會穩定有效辦法,也是最為經濟的分配方案。堅持公平公開公正:一方面,隨著水權制度的實施和水權交易發揮的功能,水權成為一項具有市場價值的流動性資源。水權分配是一種利益分配,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分配必須“公平、公開、公正”。另一方面,在水權分配中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才能夠使水資源合理分配給真正需要水的人,從而達到水資源的最有效利用。與規劃布局相銜接:規劃引導和控制未來農業及農業用水的布局,農業水權的分配必須符合規劃的要求,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等關系,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適當預留水量:給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預留空間。
(2)統一基本概念,確定分配方法。農業水權的分配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需加強要頂層設計,明確基本思路,搭建整體框架,也需要統一關鍵因素的概念,選擇科學的分配方法,分層次處理具體而復雜許多細節。
若干關鍵要素及認定。①農業水權:是指用戶可以長期獲得的灌溉用水權。以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為依據,綜合考慮相關因素而確定。②水權分配單元:山丘區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分配為宜;平原區以縣為單元進行農業水權分配為宜。③參與水權分配的土地面積:主要指縣及其以上法定部門認定的現有灌溉面積和規劃確定的新增灌溉面積。
農業用水權的計算方法(以流域為例)。①調查流域農業需水量:普查流域內參與農業水權分配的耕地面積、近5 a種植結構、作物灌溉定額,測算流域內農業的總用水量。②調查分析流域內水利工程可提供的用水量;調查流域內水庫、機井、抽水站、河道引水等水利工程供水的情況,分析流域多年平均可供水量。③確定流域允許用水量。按照全縣灌溉面積發展、農業發展、社會經濟發展等規劃和各流域用水現狀,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條件下全縣農業用水總量,扣除預留農業用水量后,經過多次試算,確定流域允許用水量。④確定用水戶的農業水權。根據上述3方面計算分析結果,按照選低不選高的原則,確定流域總量控制指標。然后確定流域土地單位面積平均用水量、單位面積平均水權以及用水戶農業水權。
(3)根據水情變化,調整用水指標。上述用水權為多年平均值。年際間實際來水情況各不相同,用水戶實際享有的年度用水權應考慮到各年的來水情況應進行相應的動態調整。調整的做法是:根據流域水利工程的上年末的蓄水狀況、可能的自然來水情況、作物種植計劃等情況,預判流域一年可能的供水量和需水量,微調用水戶的農業水權,并告之用水戶年度水權。在微調用水戶農業水權時,要處理好來水方面豐增枯減和需水方面枯增豐減的關系,把握微調的幅度,確保水權分配對水資源管理的促進作用和對農業生產。
本文以某國家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為例,計算確定項目區農業水權。
(1)計算項目區農業灌溉需水量。項目區在一個行政村范圍內,現狀灌溉面積為530.67 hm2,農業灌溉需水量416.49 萬m3,綜合單位面積平均灌溉用水定額為523.23 m3。
根據規劃報告,通過種植結構調整和節水工程建設,預計西片區自流灌片區和東片區渠池片灌溉水利用系數將從現狀0.42提高到0.7;東片區微噴片灌溉水利用系數從現在0.42提高到0.85。項目區設計水平年農業灌溉需水量為267.83 萬m3,綜合單位面積平均灌溉用水定額為336.47 m3。其中:西片區農業灌溉需水量為170.83 萬m3;東片區渠池片66.64 萬m3,東片區微噴片30.36 萬m3。
比較項目區現狀農業灌溉需水量416.49 萬m3和規劃水平年農業灌溉需水量267.83 萬m3,按照促進節約的原則,確定項目區農業灌溉需水量267.83萬m3。
(2)計算項目區農業灌溉可供水量。項目區農田灌溉均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其中蓄水水源工程主要由村社自建的小(2)型水庫5座、壩塘共10座,總庫容182.92 萬m3,可供水量206.7 萬m3,天然永清河貫穿整個項目區,區間徑流面積26.3 km2,多年平均徑流量1 123 萬m3,P=50%年徑流量1 120 萬m3,P=75%年徑流量800 萬m3,P=90%年徑流量570 萬m3,根據水庫流域開發利用規劃資料,結合項目區歷年用水情況,為了保證農業灌溉用水需要,按照水庫、壩塘及耕地面積分布情況,分片區分別進行各灌片區聯合調度興利計算可供水量。
蓄水工程可供水量分析。項目區P=90%的保證率,蓄水工程總庫容僅占年來水量的47%,根據公式:
W塘壩=V總αη
(1)
式中:W塘壩為小型水庫及壩塘的供水量,萬m3;V為小型水庫總庫容,萬m3;α為復蓄系數,取1.5;η為利用系數,取0.75。
經計算可知,項目區蓄水工程的可供水量為206.69 萬m3。
永清河河道可取水量分析。保證率P=50%年可利用水量為224 萬m3。保證率P=75%年可利用水量為160 萬m3。保證率P=90%年可利用水量為114 萬m3。
項目區可供水量。項目區水源工程主要為地表水,可供水量320.69 萬m3,其中村社自建水庫壩塘供水206.69 萬m3,永清河道取水114 萬m3。項目區生態環境用水量18.59 萬m3,發展預留水量27.88 萬m3,農業灌溉可供水量A=274.22 萬m3。
(3)確定項目區允許用水量。2015年項目區所在鎮分配到項目所在村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350 萬m3,其中農業用水量270 萬m3。
比較項目區農業灌溉可供水量274.22 萬m3、上級分配的農業用水總量控制指標270 萬m3和項目區農業灌溉需水量267.83 萬m3,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則,確定項目區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267.83 萬m3。
(4)確認項目區農業灌溉用水指標。項目區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除以項目區灌溉面積,得到農業灌溉單位面積平均毛用水量為336.47 m3,據此確定合作社與農戶的用水權,發放農業用水水權證。
(5)動態調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上述計算確定的指標為75%供水保證率時用水戶享有的農業用水總量控制指標。考慮到項目區每年實際可供水量與確定指標的動態變化,農戶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應進行相應的動態調整。
農民用水合作社根據項目區當年的水資源供需情況,制定項目區年度用水計劃,并結合75%供水保證率下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初步擬定農戶當年的實際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經所在鎮鎮水務所審核,報縣級水務局審批后,將審批確定后的農戶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向農戶公示,以此作為項目區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并作為用水管理和水費計收的依據。
(6)驗證。該試點2014年10月開始實施,2015年1月水權確權到戶。經過一年多的實踐,上述農業水權分配結果符合項目區實際,得到農戶的認可,成效顯著。
縣域農業水權分配是運用市場機制進行調配水資源的重要舉措,也是水資源控制管理的前提。農業水權分配尚處在研究階段,需要更多的新理論、新經驗來豐富農業水初始權分配的新實踐。
□
[1] 崔傳華. 水權初始分配方法探討[J]. 海河水利,2005,(4):5-6.
[2] 云南省水利廳. 云南省農田水利改革專題專欄[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