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云,張 潔,郭元林,尹春蓉,宣 樸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1;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1)
抗條銹病弱筋小麥新品種
——川輻7號
蔣 云1,張 潔1,郭元林1,尹春蓉1,宣 樸2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1;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1)
川輻7號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2003年以弱筋小麥材料02中5X為母本,以自育高抗條銹病材料4093(組合云繁99G321/鄭麥9023)為父本進行雜交,2003年秋播前1周用200 Gy60Co-γ射線對雜交所得干種子進行急性輻照處理,之后MF1~MF7代在成都市溫江區和郫縣兩地經系譜法定向選育,于2010年育成遺傳穩定、綜合性狀優良的新品系7015。該品系于2015年由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審定編號為川審麥2015008。
川輻7號為春性冬小麥品種,全生育期180 d左右,幼苗半直立,旗葉大小中等,灌漿前直立,灌漿期逐漸下披,葉色綠。株高88 cm左右,分蘗力中等,植株整齊,葉面夾角中等。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粉質,飽滿。每公頃成穗數294.7萬,穗粒數41.5粒,千粒重47.6 g,容重476 g·L-1(哈爾濱)。穗層整齊,熟相好。2013年區試中鑒定為高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
川輻7號2012-2014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其中,2012-2013年度平均產量5 257.5 kg·hm-2,比對照綿麥37增產5.9 %,增產極顯著,8個試點中7個增產,1個試點(廣元)減產,增產點率87.5%;2013-2014年度平均產量4 711.5 kg·hm-2,比對照綿麥37增產4.4%,差異顯著,7個試點中4個增產,3個試點(廣元、資中、雙流)減產。兩年15點平均產量4 984.6 kg·hm-2,比對照綿麥37增產5.18%,差異極顯著,15點中11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次率73.33%。
2014-2015年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共6個試點,6點全部增產,平均產量為5 436.6 kg·hm-2,比對照綿麥37增產9.74%,差異極顯著。
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和自然條件發病進行抗病性鑒定,川輻7號2013年高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2014年中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2014年由四川省區試統一送樣,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分析,容重746 g·L-1,粗蛋白質含量11.68%,濕面筋22.45%,沉降值22.2 mL,面團穩定時間1.3 min,屬于弱筋小麥,適宜制作餅干和蛋糕。
四川盆地丘陵平壩區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深丘低山區和峽谷區在10月中下旬播種;凈作基本苗控制在每公頃180萬~225萬株。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鉀配方施肥,每公頃施純氮120~150 kg、P2O5150 kg和K2O 45~60 kg。底肥占總用量的60%~70%,磷肥、鉀肥全部底施,追肥在拔節前施用。三葉期化學除草1次,抽穗揚花期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蚜蟲。5月上中旬適時收獲。
時間:2017-01-16
2016-11-02
四川省財政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2016ZYPZ-004);四川省財政基因工程專項資金項目(2011JYGC01-004);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農作物誘變育種”項目(2016YFD0102101)
E-mail:85197544@qq.com
宣 樸(E-mail:xuanpu@sina.com)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170116.183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