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裝飾藝術在中國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是中國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文化在是一個以促進和進步的形式出現現代設計藝術中的。中國不同時期的裝飾藝術有著不同的審美觀念。
關鍵詞:傳統裝飾藝術;現代設計;審美觀念;統一
我們處在一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大藝術圈中,中國的傳統裝飾藝術受到來自各種思潮的沖擊,對于傳統和現代的之間的關系的認識,是我們要討論的首要問題。傳統的裝飾是深深的扎根在本土的土壤當中的,拿外來思想和技術當做佐料,這樣才能設計出有根基的做片。完全背離傳統是不可取得。
一、裝飾藝術精準定位方向
裝飾,顧名思義,即裝點、修飾、打扮。古語云:“裝者,藏也;飾者,物即成而加以文采也。”這個詞在西方最早出現于17-18世紀,泛指藝術修飾;在中國最早在5-6世紀就出現了,指修飾、打扮,多用于女性。裝飾是和人類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存在與人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每一處細節都體現著裝飾的韻味。然而裝飾是一個涵蓋面非常廣的藝術,不僅僅可以作為單純的裝飾,也可以當成是非常實用的物品。
二、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
在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傳統藝術中,裝飾藝術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光輝和燦爛的歷史。經過祖祖輩輩的勞動人民的創造和經驗的總結,以及藝術大師的釀造,形成富有特色的藝術效果和氛圍,創造出了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性的東方審美。
裝飾藝術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裝飾藝術形式,從史前的彩陶、上周的青銅器、戰國及秦漢的漆器、漢代的畫像磚、魏晉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代的寺觀、明代的家具等,歌舞、器樂、漆面、泥塑、蠟染、皮影、繪畫、剪紙、木雕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特色及民族特征。作為傳統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全部來自于廣大的人民生活當中,是藝術與生活結合的很好的體現。
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發生發展,像自行車上的鏈條環環相扣緊密相連,每一個時代的裝飾藝術都能折射出政治、文化和社會的面貌。裝飾的背后全都滲透著文化,從另一方面講一部完整的裝飾設計史就是一部完整的文化發展史。被精致穿孔的石珠和骨角上還留有紅色的赤鐵礦粉,那是人類早期進行裝飾的萌芽期。新石器時期彩陶裝飾藝術分布很廣,主要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裝飾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其圖案豐富多彩有魚紋、鳥紋和蛙紋等多種逼真的動物形態。馬家窯舞蹈紋彩盆的人物紋飾,以二方連續紋樣的方式向左右延伸,把當時人民天真樸實‘積極快樂的人生態度表現的栩栩如生。馬家窯的漩渦紋點線結合,多色相間,與今日的紋飾設計原理相同。半坡彩繪魚紋盆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魚形夸張整合,無中間有,顯現出中華民族在藝術發端時期不同凡響的創造力和觀察力。
夏商周青銅器的紋飾有粗獷凝重向抽象流暢的主體裝飾。這種點線面結合流線造型的處理手法表明,數千年前的工匠們就已將設計中的構成規律實踐應用。楚漆器以鳳紋為核心元素,集變化、分解、異化和重組,設計語言更是獨具特色。在構成上,從自然形象的再現到幾何紋的抽象表現,從獨立紋樣的散點式分布到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的多樣造型,從描畫對象、變化對象到純粹藝術形式的美感追求,展現了審美意識和創造能力不斷強化與逐步成熟的過程。漢代的裝飾藝術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畫像石和畫像磚,以及瓦當圖案,每個品種都有各自的裝飾圖案構成,雖然裝飾的圖案都各具特點,但都有內在的聯系,它們共同形成了漢代婚后、宏大而活潑的裝飾風格。漢朝民往后,三國鼎立戰爭不斷,文化發展也不是很平衡。佛教的興起給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迎合了統治者也撫平了社會民眾的需要。從此產生了許多精美的佛像,雄壯的金剛武士,生動威武的石獅、怪獸。浮雕彩繪中飛天,仙女、祥禽瑞獸還有蓮花圖案以及富有西方風格的忍冬草圖案,所有這些均使當時的裝飾藝術大為豐富。
唐代裝飾達到空前繁榮的景象,對外交流與貿易頻繁,文化異?;钴S。文明與世的唐三彩是裝飾風格的革新創造。由于思想解放,博取眾長,使得唐代的裝飾藝術更加豐富、豐滿、富麗、華貴。裝飾的內同除鳥、獸等動物還有植物花卉。宋元裝飾在陶瓷藝術達到了高峰,刻畫的線條流暢、挺拔、瀟灑。圖案造型和構圖完美,裝飾的內容以花卉為主,常見的有蓮花和牡丹等。明清裝飾不僅出現了中西結合的景泰藍,瓷器的品種也非常的豐富,顯得華麗、豐富、密集。但是裝飾的圖案有些繁雜過分的追求裝飾性,過分強調工藝技巧的效果。但這些為后人提供了多方面的經驗。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的主體建筑鳥巢與水立方在概念當中體現出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水立方和鳥巢遙相呼應,形成中國特有的圓與方的東方理念,陰陽并濟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最高境界,中國人用特有的內海和方式體現著中國的文化和民族的特色。
三、現代主義設計的形成
裝飾藝術構成的方式都是以點線面方式存在的,這些點線和面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在通過人性和情懷假如進裝飾藝術中的,形成繪畫和裝飾的特點的。在裝飾藝術中的點線面是怎樣給人以審美享受的呢,我們應該從平面構成中的構成要素中獲得啟發。
點,在空間中是忽略不計的,點只表示位置沒有長度和寬度,沒有面積之分,是一條線的開始和結束,也是線的交叉。在裝飾藝術里,一個點有位置的視覺,兩個點有相互聯絡、引導視線往返的能力,三個點有構成平面形的趨勢,連續的點有方向性和時間感。點的變化起伏如同音樂般在心理奏起。點的構成藝術是形式美的藝術語言。
線,是點在空間中移動時留下的足跡,是點的軌跡。線具有方向感和縱深感。線有直線和曲線。根據線的走向不同而形成的線,有時能產生出視錯覺。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經過變化和重構,能表示出疏密、虛實、動靜、節奏、剛柔、緩急、開合、和諧等構成的美感。
面,是點與線的進步延伸,是線的移動軌跡,它不像點與線一樣靈活輕巧,可以通過不同的組合產生出透視和交疊的效果。
四、結語
現代設計觸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傳統裝飾不僅要運用在藝術中還要運用在生活中,應當結合傳統的技藝進行創新和發展,創造是基于歷史的創造,創新是基于歷史的創新,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融入現代的元素,讓民族的文化形成成世界性的語言。
【參考文獻】
[1]曾佳.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現代裝飾藝術中的和總管傳統元素借鑒[J].赤峰學院學報,2009.
[2]沈山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2.
[3]程靜.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體現[J].大眾文藝,2010.
[4]劉贊愛,劉婷.傳統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啟示[J].裝飾,2004.
[5]鄭軍.中國吉祥紋樣設計大系[J].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1997.
[6]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中國建筑裝飾裝修[M].北京:中國建筑裝飾裝修出版社,2003.
[7]高陽.中國傳統裝飾與現代設計[J].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05.
[8]李硯祖.裝飾之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9]劉子彥.傳統民居裝飾對現代環境設計的啟示[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5.
[10]李曉魯,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重要性[J].藝術教育,2012.
作者簡介:翟翌輝(1983.03—),男,漢族,碩士,信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與室內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