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剛
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們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企業在推進和諧企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準確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國有企業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必須先形成適合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企業文化,說我國的國有企業是計劃經濟大筆勾勒出的一幅幅草圖,那么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市場經濟體系在我國的逐漸確立,國有企業的原有生產模式,經營理念,員工的思想就需要一種完全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企業文化,及國有企業文化來更新和替代。
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
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理念,體現著企業共同的價值追求、使命認同、行為習慣和目標企盼,是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是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和凝聚企業持續發展的精神力量。企業文化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關系息息相關。這體現在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本身就是達致企業和諧、形成有利于企業持續發展的強大的精神動力,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所傳承的企業精神與構建和諧社會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個人有了精氣神,才能煥發生機活力,才能充滿奮斗的動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一個企業也同樣如此,需要不斷的凝聚員工的思想,從而形成巨大的合力,在思想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各項工作,提升企業的戰斗力和競爭力。而企業文化就是無形的紐帶,通過思想上潛移默化的影響,統一員工的行動,形成強大的動力。在新形勢下,挑戰和機遇并存,更需要國有企業換發強大的生命力,提升戰斗力,在改革和發展的大潮中奮勇拼搏,因此企業文化的作用也就更加凸顯。
全面理解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刻內涵,準確把握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
按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企業文化建設要準確把握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堅持以促進和諧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從企業經營發展的客觀要求出發,按照企業的發展規律和先進文化的發展要求,以鑄造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培育企業精神,塑造企業形象,凝聚團隊力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建設最終要獲得的成果是要達致企業和諧,形成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企業不斷創新、超越和追求卓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實現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和諧。只有把企業內部和外部都達致和諧,把企業建設成為和諧企業,企業才能持續發展。
國有企業樹立對知識價值的新認識,國有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和學習的迫切性,旨在建立一種學習型企業,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把知識圖強作為企業核心價值理念。國有企業一方面應強調全員學習、全面學習、不斷學習的觀念,注重群體智力的開發,著重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以及對環境的敏銳洞察力、系統和辯證思維等,以促進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環境。另一方面,要把學習變為企業創新的的源泉和動力,努力學習別人的優秀東西并創造性地應用于自身領域,形成國有企業的新特色。
積極探索和實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文化。
我國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存在簡單化的問題。一些企業對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全面的深入的認識,把企業文化簡單等同于文化娛樂活動,或者看成是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結合實際不夠,缺乏自己的特點。三是企業文化建設與其他工作脫節。
解決這些問題,根本途徑在于加強實踐。當前我們要重視抓好以下關鍵環節:
增強企業的自我認知。企業文化作為現代的企業管理形式,是管理科學與現代文化的融和與創新。今天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文化的企業就無法在全球的舞臺上競爭。一個企業的文化如何,有沒有企業文化,根本的決定因素是企業的自我認知,也就是企業對于其使命、優勢、定位、愿景、環境等方面的清晰的認識,企業文化不是面對企業生產、技術、市場、人才、資本等具體實際問題,而是要回答“我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企業”和“怎樣成為這樣一個企業”的問題,回答“我們為什么要存在”和“我們靠什么存在”的問題。如果企業缺乏清晰的自我認知,就不可能形成符合自身實際的核心價值觀和管理理念,也不可能形成特有的企業精神。因此企業文化是基于戰略的哲學思考,可以說是戰略的戰略。
培育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核心價值觀就是企業文化的魂,集中地反映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對自身使命和未來的認識。同仁堂“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價值觀,經歷風雨300多年,至今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些企業的成功都首先源于對自身價值的認識,這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客觀基礎。從我國國有企業的情況看,現在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就總體而言,在企業核心價值觀上相互雷同,缺乏個性,仍然是個突出問題。
凝聚企業的精神。企業文化建設要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屬于企業自己的精神動力,而這種精神動力作為一個永動系統是可以帶動企業走向未來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具有明顯的導向、凝聚、激勵作用,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關鍵是要把各種積極因素凝聚成為文化力這樣一種能夠驅動企業不斷前進的強大力量。結合國有企業實際,就是要以培育企業精神為核心,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勇于創新、甘于奉獻、奮發有為、充滿活力的氛圍,激發員工創業報國和建功立業的熱情,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行為一致性,形成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精神動力。
塑造企業的形象。企業形象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的體現,是社會對企業的認知系統。每一個企業在社會的形象,包括它的知名度、可信度、美譽度,包括它的親和力、公信力、感召力,都是企業文化長期積淀形成的。在這方面,我們的一些企業還有較大差距。
搭建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文化建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一些同志把企業文化單純看成是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標語廣告,這當然是片面的。但是,企業文化建設也離不開這些必要的載體。只有把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寓于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企業文化才能根植于每一位員工的心里,體現到實際工作上。在企業文化的實踐中,尤其是要處理好兩個問題。一是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勵作用。二是要發揮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企業家肩負治理企業的責任,企業文化的內涵更需要企業家帶領團隊去實踐。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問題的另外一面,就是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遵循其規律性,要根據企業客觀實際的需要。
國有企業文化創新要把握我國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在全球化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大環境下進行企業文化創新,使國有企業核心理念適應時代的要求,將企業個性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使國有企業文化體現較強時代感,反映出社會發展的理想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國有企業文化創新要努力營造一種寬松、開放的環境,使企業文化理念成為國有企業不斷創新的動力和源泉,促使企業每個員工的個性得到全面、有益的發展,使員工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由此提高整個國有企業的團體創新能力,最終帶動全社會營造一種全民學習、全民創新的新景象。
偉大的時代呼喚先進的文化,企業文化建設重在實踐。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企業文化建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