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穎
摘要: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向供應鏈管理方向轉變,這要求相關的企業要轉變思想,進行改革創新,建立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從而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的發展。因此,本文將從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構建的重要性以及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構建的具體對策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為企業供應鏈風險管理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探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的需求處于不穩定的狀態,企業的競爭方向轉變為以供應鏈為主的競爭方式。但是,目前各大企業供應鏈管理中強調企業運作成本的減小,縮短物流消耗的時間等,將企業的利潤作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任務,忽視了供應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問題。雖然有部分學者已經提出了相應的風險控制策略,但是仍沒有對供應鏈風險管理進行準確的定義,本文主要探討企業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
一、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構建的重要性
供應鏈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事先不能預料的不確定性因素,從而造成對企業生產的影響,使得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具有很大差異,從而企業具有虧本的風險。而供應鏈風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潛在的威脅,具有脆弱性。風險發生時會破壞整個供應鏈系統,最終使得整個企業的供應鏈瓦解,使得企業破產倒閉[1]。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企業缺乏有效的管理,沒有制定出完善的調控手段,未建立供應鏈預警機制,從而不能在風險發生時發出危險信號,不能及時報警并采取有效的對策進行調整。所以,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構建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能在風險來臨時,及時地進行風險預警,有利于企業及時地采取合理的應對策略,最終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二、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構建的具體對策
(一)預防環境風險與結構風險
供應鏈企業不能對環境風險進行控制,但是可以對環境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與預警。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環境風險數據庫,收集風險取值與屬性,對數據進行研究與挖掘,建立相應的風險評估數字模型。通過這樣的方式,雖然不能阻止風險的發生,但是能有效的對風險進行監測,有利于企業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使得企業的損失得到最小化。
在供應鏈中,結構風險是能夠控制的,建立供應鏈的初期在選擇供應商時,應該對利潤與風險之間進行充分地權衡。供應上控制風險的措施主要以下內容:選擇更加優質的供應商,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加大對供應商行為的監控力度。將描述式的數據挖掘方法運用在違規供應商的特征屬性識別上,企業可以根據這些特征對供應商進行識別,并以此為參考依據確定是否加強還是取消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數據挖掘方法并不像傳統的供應商評價方法那樣具有主觀性,數據挖掘法是以客觀的統計數據資料為基礎的統計方法,在統計過程中克服了人的主觀因素,也避免了人為因素的隨意性。不同的行業與地區,其供應商所具備的特征也具有差異性,數據挖掘法在充分地考慮供應商差異的基礎上進行統計。事實上,這樣的統計方法與管理人員處理事務的想法具有一致性。
(二)信息風險的相關預防對策
1.供應鏈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
在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構建過程中可以實現供應鏈信息共享,減少不對稱信息共享是解決的最有效的方法。供應鏈通過分享的需求信息,對市場需求進行預測,從而更好地掌握市場發展情況[2]。另者,通過共享的庫存信息、企業訂單信息、計劃信息以及物流信息等,使得成員企業能更加及時地發現供應環節中出現的潛在風險,為了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成員企業采取補救措施,及時地將風險遏制在搖籃里。通過供應鏈信息共享加強成員企業之間的合作,減少信息不對稱發生的概率,從而提高供應鏈的反應速度以及企業的競爭力。
2.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為實現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可以使用委托—代理理論中的激勵機制,協調供應鏈。在預警過程中進行信息共享不能完全地保證供應鏈成員之間的信息對稱[3]。供應鏈成員處于私利,考慮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會將真實的信息隱瞞起來,從而使得供應鏈共享信息存在不真實的情況,導致企業道德風險情況產生,不利于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協作,這對供應鏈的協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最終降低供應鏈中的競爭力和敏捷程度,造成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使得企業的整體利潤下降。因此,企業要制定激勵機制,使得企業說真話,真實的信息被共享,避免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實現供應鏈協調,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的信息安全,減少供應鏈合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三)提高供應鏈風險預警意識
在供應鏈環節中,要加強風險意識和相應的風險防范技能,供應鏈風險預警要求在供應鏈文化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符合供應鏈管理的相關要求。在成員企業中,要加強員工的風險預警意識,不同的企業與內部成員能自覺維護這項工作[4]。在整個供應鏈過程中,要通過相應的目標、政策以及有關制度,使得企業的全體成員明白實行供應鏈風險預警的重要性和意義,所有成員要學習供應鏈系統的技能,增強自身的能力去管理各自的預警風險行動。當發生風險時,所有的成員能以積極地心態去面對問題,提升自身的應變以及承受風險的能力。并且,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中要形成比較規范與統一的風險預警規范語言,讓不同的部門或成員可以發表自身對供應鏈風險預警的看法,所以,在整個供應鏈環節中,相關部門要制定統一的風險以及風險管理的相關詞匯,最終使得供應鏈成員的語言統一,便于他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從而形成有效的供應鏈風險管理機制。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企業生產過程中,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是重要的環節,它對企業的整體的利潤有一定的影響,并且還會影響供應鏈中的穩定性。所以,實行供應鏈風險管理要實現風險的最小化,提高企業的利潤。本文主要提出企業要在供應鏈管理中預防環境與結構風險,制定相關的信息預防對策,建立供應鏈信息共享機制,完善激勵機制,最終促進企業的盈利,提高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齊剛.淺談供應鏈管理的風險規避問題[J].科技與管理,2015(03):69—73.
[2]傅少川.張文杰.施先亮.供應鏈信息風險的形成機理和防范對策,2014(01):35—39.
[3]張存祿.王子萍.黃培清.等.基于風險控制的供應鏈結構優化問題,2014(06):26—33.
[4]胡金環.周啟蕾.供應鏈風險管理探討[J].價值工程,2014(0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