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晴
【摘要】小學英語新課程改革遇到很多困難,其中主要的困難就是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夠,不能主動自主的學習。究其原因學生的自信心不足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就自信與自主學習的關系在小學英語新課改中的作用進行討論。
【關鍵詞】自信自主學習 小學英語 新課改
小學英語新課程改革目前全面開展。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改革的很多新提法,新觀念都讓人耳目一新,給教學實踐提供了很多新思路。但是,目前在新課程改革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很多小學教學改革忽視主客觀條件,采取好大喜功,一刀切,匆忙上馬新的課程改革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本末倒置,不顧多數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并不能很好的發揮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不能主動的自我管理,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理念并不能很好的實施,新課改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學生的主體作用能不能實現,其根本的問題是學生的自信心能不能成功培養,能不能有效的利用自己的學習主體身份,進行自主學習。
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主要因素就是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何謂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主動學習的習慣,自己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困難,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學習。只有形成自主學習習慣的學生才能夠實現新課改中提出的學生主體地位。
那么自主學習與自信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仔細思考我們發現,自信可能是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之一。如果一個學生不自信,那么自主學習就不太可能養成。即使短時間養成,也會很快失去。只有具有強烈自信的學生,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學習好,才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才能積極主動的去克服困難,才能去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是擁有自信心的學生的自我控制的外在表現。毫無疑問,自信對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
何為自信?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是一個自強不息的內在因素,是一個優秀人才的必要素質。擁有自信的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教師的教授內容。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本人的思維來說,不外乎,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的培養,另一方面是外部的因素。自我培養如何培養,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從小事做起,設立些小目標,逐步成功,培養自己的小信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盡力學習自己能夠達成的目標,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培養自己的自信心,這部分教師能夠起地作用力比較小。另一方面外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環境可以影響人,環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從外部改造環境;小學生年齡小,心理純凈,較容易接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小學生的日常學習外部環境,就是小學課堂。
如何學會評價自我?記得有誰說過,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說學生擁有自信便已經擁有了成功的秘訣。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否恰當是學生情緒的晴雨表。如果學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師及時而中肯的評價,學生就會感到自己會被欣賞,就會愉快積極.從而增強自信心。反之,就會情緒低落,被動,缺乏自信心。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我們就要對學生多肯定,少批評,多表揚,少諷刺。盡量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找孩子身上的優點。讓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記得有一次,我班的一名好學生沒有考好,心情很差,自己認為“我不行”。我找他談心。我說,老師知道你一定作了充分的準備,你沒有考好是一個偶然,老師相信你。記住“我能行”。聽了我的話,該生自信的笑了,下一次,他真的考好了。“我能行”與“我不行”,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有本質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而“我不行”正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克服“我不行”的錯誤評價,正確認識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教師首先,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內容;其次,讓學生認真思考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讓學生采取積極行動,變自我否定為自我肯定,從而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如何在小學英語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說到底還是從小做起,從細節做起。例如: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多使用鼓勵表揚的話;在教學中,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家庭作業。針對不同的學生的微小進步也要及時表揚,鼓勵。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學中,針對高水平學生,要設置相對高難度的作業,同時要積極鼓勵他們進行學習的自我管理,自己主動學習。針對不能有效自主學習的學生,要設置相對容易的作業,加強自信心培養,及時鼓勵和督促。自信心的培養說到底是一種優秀心理的培養,其成功的培養的根本因素就是教育者的愛心,仁心。以心交心才是真正的途徑,也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之一。
參考文獻:
[1]郭靜.高中英語教師新課程適應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9(04).
[2]杜海霞.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19):27-28.
[3]朱麗芳.淺議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自主合作學習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6):117.
[4]馮偉利,付志粉.教師應如何適應新課改——新課改下我的教學觀[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5).
[5](加)邁克爾·富蘭(MichaelFullan)著.趙中建,陳霞,李敏譯.教育變革新意義[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6]高潔.西安市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