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羅超
前不久,預見未來的華為mate10一經發布,向世界宣告方寸之間的手機進入了人工智能新時代;時隔不久,在2017深圳安博會,華為以云領安防,讓平安同樣可以預見,也宣告了安防云時代的到來。
可見,華為擅長預見,簡單一詞卻凸顯出一個企業非凡的技術底氣與膽識。華為EBG中國區公共安全系統部解決方案總經理李國濤告訴記者,2016年華為首次提出視頻云的概念,經過一年和各地公安的業務合作,加之華為技術研發團隊之間發酵,目前華為安防云已經在全球諸多項目應用落地。讓平安可以預見,有兩層含義:其一,預見的核心邏輯是治病,防范于未然。引申而出,華為今年在云化基礎上更多加入了大數據的處理,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多讓云和大數據結合,讓平安可以預見,這也符合原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提出的“三預”要求。
據記者了解,中央“三預”的提出,意味著我國將推動社會公共安全領域從后置變為前置,從被動轉為主動。華為云領安防,讓平安可以預見,就是帶領行業業務實戰驅動技術變革,從事后被動處置向事前主動預防轉變,增強預見性。這其中華為具體做法是基礎設施云化、數據整合共享、大數據智能分析和情指融合、情勤融合。華為的主張與 “三預”不謀和而。李國濤繼續補充道,華為創新性提出了“一云一池一平臺”概念,一云指的是在部署方式上,實現了物理分散、邏輯集中,在業務邏輯上,縱向拉通部省市多層級、橫向上拉通各警種間的數據,支持資源靈活調度;一池指的是匯聚全量數據,形成數據水系,加強對數據的處理加工、為上層應用提供價值數據;一平臺即業務使能平臺,更易于客戶和合作伙伴在統一平臺上實現業務應用百花齊放。
其二,云領安防,讓平安可以預見含有開放共享的理念。華為認為包含三個層面,一是用云實現軟硬件解耦,大家不綁定,可以自由上下架;二是業務和數據解耦;三是應用百花齊放。華為依據各地公安的定制化和個性化需求,通過業務平臺把各地一線干警把實戰經驗很快數理化起來,變成大數據,在配合云的使用,讓平安可以預見。

華為在安防行業是一個后來者,能否后來居上需有精準的定位。該企業在弄潮安防云時代,并提供行業化的綜合解決方案,從前端到后端一應俱全且面面俱到。在金鼎獎評測中,記者接觸了華為獲獎產品4K超高清星光級智能高速球,其超大靶面感光器配備ISP圖像處理技術,發揮了4K級別的超星光效果,讓記者記憶深刻。而華為云視頻解決方案,結合了全景、4K、智能的攝像機產品,布局在高、中、低空相結合,做到遠近高低全部交叉覆蓋,多維度立體化的高效信息采集方式,為云解決方案中的大數據應用提供了最為準確的視頻源和數據。
華為中國區副總裁岳坤在采訪中強調,作為綜合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在過去公共安全行業投入很多年,從目前的情況看,公共安全行業在一次技術變革歷程之中。對于華為視頻云能解決用戶哪些痛點的話題,岳坤回答說,華為的視頻云要解決數據共享、數據資源處理和如何更好應用大數據的問題,讓算法百花齊放的問題,解決解耦的問題。岳坤以蘇州公安局為例,甲方在建設項目時首先提出要保障整個監控數據的安全性,攝像頭被入侵的事件時有發生,怎么通過專網建設的安全性;其次,數據接入的多樣性,不光接入公安的攝像頭,同時城管、交通部門,甚至還有一些物業公司,這些大量的數據才能支撐業務實戰,但出現了各家攝像機不兼容的問題。而華為的云平臺可以對接各家廠家攝像機,建立了一個安防行業開放的新生態。
對于華為“平臺+生態”的戰略,岳坤說現在行業分工越來越細,“平臺+生態”是滿足客戶需求的,華為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以“平臺”和“生態”雙輪驅動,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助力客戶提升預警預防能力,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這也是華為相比于其他友商的差異化優勢。
在云時代,開放共享,以大數據驅動安防業務大轉型,從而讓平安可以預見,是華為的作為,這也是未來安防行業可以預見的技術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