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陳麗冰
中馬共建皇京港,誰將從中受益?
□ 文/本刊記者 陳麗冰
不管是在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還是如今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地處東盟核心區域的馬來西亞都是極其重要的支點。而為了發揮馬來西亞的地理優勢,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推進的背景下,中馬項目合作可謂動作頻頻。其中,由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興建、投資80億林吉特的馬來西亞馬六甲皇京港深水補給碼頭項目無疑是一個“重量級”項目。
2016年11月18日,據中國電建集團官網披露,該項目已經于2016年10月19日在馬六甲舉行了奠基儀式,建成后將成為馬六甲海峽的最大港口。消息一出,立即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那么,為何中馬兩國對這個聯建項目一拍即合?其建設又將給雙方企業帶來哪些紅利?
事實上,對于這個在馬來西亞投資巨額建設的大型項目,并不是中馬兩國高層突如其來的決定,而是兩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必然結果。
作為中國的傳統友好邦鄰,馬來西亞已經連續7年成為中國在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也連續多年是馬來西亞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國。不過,隨著中國與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的快速發展,當前包括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港口、航運業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經濟需求,雙方急需擴大港口合作、暢通海上運輸。
此外,據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報道,近年來馬來西亞注冊船舶GRT逐年下滑,2012年約1100萬噸;2014年約970萬噸;2016年預計約800萬噸或更低噸數,馬來西亞航運業已陷入低迷的經濟周期。因此,擴建港口從而帶動航運業等相關產業及運輸的發展也就成了當前中國與馬來西亞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而皇京港所在的馬六甲海峽不僅地處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而且位于赤道無風帶,全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很多,再加上海峽底質平坦,水流平緩等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世界航運要沖。目前,馬六甲海峽占了世界海上貿易1/4的份額,世界1/4的運油船經過馬六甲海峽。其中,中國是馬六甲海峽第一大使用國,每天經該海峽的船只中有60%來往中國,中國進口石油量的80%以及進出口物資的50%要經過該海峽。
2015年1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馬來西亞時,曾經專程到訪馬六甲。而就在不久前,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對中國進行了長達7天的訪問,簽下價值2300多億元人民幣的經貿大單。在這種背景下,馬六甲皇京港的建設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港口作為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門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皇京港項目對于中馬雙方企業而言,又將帶來哪些紅利呢?
一方面,就項目自身而言,皇京港項目按照規劃將由3個人造島和1個自然島嶼組成,占地1366英畝,計劃總投資800億林吉特。其中,第一島將建造旅游、文化遺產及娛樂區;第二島將建成物流中心、金融、商業、補給與高科技工業區;第三島為綜合深水碼頭及高科技海洋工業園;第四島則為碼頭、臨海工業園。而這也就意味著,除了目前已經參與投資的中國電建集團、深圳鹽田港集團等中資企業,其他如旅游、金融、科技等相關企業也可以在基礎設施、碼頭實施運營、工業區開發建設等方面從中參與建設。這不僅可以帶動馬來西亞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中國的優質產能“走出去”。
另外,從港口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效應來看,一座深水港通常會成為一地的物流中心,而物流GDP每增加1元就可以拉動其他行業4元的GDP,這無疑將為雙方經濟帶來無限潛力。“馬六甲皇京港深水補給碼頭的建設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符。在中國企業的參與下,相關項目將為馬來西亞海洋產業發展創造更多機遇,為馬來西亞經濟注入活力。”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廖中萊說。
據了解,完工后的皇京港深水補給碼頭將可停靠350米至400米的超大型郵輪,以及20萬噸至30萬噸的散裝貨輪,碼頭還將配備專門的存儲設施,用于石油、石化和植物油在內的液體貨物的存儲。一旦該碼頭營運,將創造6000個工作機會。
可見,皇京港項目建成后,既可以完善區域間的海上互聯互通,讓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更加物暢其流,同時也將會為雙邊貿易投資、物流、旅游與技術創新、人才互通等創造源源不斷的發展商機。
·聯系編輯:78724815@qq.com

皇京港位于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馬六甲市,距離吉隆坡不到1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