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甘泉
東博會努力成為展會中的旗艦
□ 文/本刊記者 甘泉

中國展覽館協會會展行業對話交流會現場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會展業已發展成為新興的現代服務貿易型產業,成為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展覽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會展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明顯好轉;標準體系、行業組織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會展設施建設速度加快,大型化趨勢更加明顯。
中國—東盟博覽會經過13年的培育,其展會的專業化水準、國際化水平日漸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與日俱增,成為中外各界高度認可的、開拓中國及東盟各國市場的最佳平臺,是中國三大一類展會之一。
2016年12月15日,中國展覽館協會理事長鄭世鈞在南寧舉辦的“中國展覽館協會會展行業對話交流會”上表示,2016年中國展覽業發展勢頭不變,并且還呈現出會展行業自身的產業升級訴求愈加強烈、展覽市場細分趨勢明顯、“互聯網+展覽”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等新特點。
此外,鄭世鈞理事長還特別強調,近年來由于經濟、外交政策的調整,“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成為國家經濟建設推進的重點,由各地政府大力推動的政府主導型展覽活動應運而生,政府主導型展覽活動呈增長態勢。此類展覽活動除了以展會為形式和載體,促進國家的經濟、外交活動外,還具有豐富國內展覽市場,提升展覽組織能力和布展水平等積極作用,促進了中國展覽行業的發展,是2016年展覽大舞臺的亮點。
而作為政府主導型展覽活動代表之一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在此次對話交流會中也獲得了來自會展業的認可和支持。“東博會的舉辦就體現了中國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戰略。”鄭世鈞理事長表示。自2004年舉辦以來,東博會緊扣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建成和升級版各階段進程,使得中國—東盟合作更加務實、深入,成為了中國與東盟有效對接、交流以及合作的國際窗口,推動了 “一帶一路”建設;并且東博會響應了當下會展業的發展趨勢,帶動了廣西會展業的迅速發展,在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貿易投資增長不振,對會展業的整體發展產生影響;從區域來看,東盟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東博會如何進一步發揮平臺作用,促進本地區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是東博會發展面臨的新任務;從自身來看,展館的不足制約著東博會做大做強。
“雖然面臨著不少的挑戰,但是東博會的發展機遇大于挑戰。”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在交流會上如是說。首先,國家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要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發揮東博會等平臺的建設性作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東博會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其次,中國—東盟關系正在由“成長期”邁向“成熟期”、由快速發展轉向提質升級的新階段,為東博會實現新跨越增添了動力;第三,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議定書》為東博會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服務自貿區建設注入了活力;第四,以東盟為引領的RCEP談判進入實質性關鍵階段,為東博會實現從“10+1”向“10+6”、向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延伸拓展了空間。“東博會升級發展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功能升級、內容升級、能力升級、輻射升級、軟硬件升級等 ‘五個升級’。” 王雷秘書長說到。
據悉,東博會將通過“兩提升、一推進”,建成“三平臺、一中心”,實現升級發展的總體目標,即通過提升服務國家周邊合作的能力,提升服務廣西開放發展的能力,推進展會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形成與國家一類展會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和品質能力,構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發展的服務平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多領域交流的公共平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的核心平臺。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助推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使東博會由展時延伸到平時,打造新型貿易投資促進中心。
·聯系編輯:47953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