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美
一、江蘇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城鎮產業體系建設滯后,經濟發展結構性減速。主要現象有二:一是小城鎮缺乏健全產業體系的支撐,勞動力無法在小城鎮充分就業。據調查,在經濟新常態下,江蘇眾多小城鎮中的生產部門因產業單一而陷入經營困難,企業雇員數銳減。就業機會的缺乏造成了城鎮年輕人口向大型城市流動,進而造成江蘇部分地區出現城鎮空心化現象。如邳州的數據顯示,該地2014年末常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少42.57萬人,而連云港諸縣、淮安諸縣、鹽城諸縣、揚州寶應、泰州興化以及宿遷諸縣的城鎮皆有類似情況。反觀省內核心城市如南京,2014年末常住人口則比戶籍人口多出172.89萬人。二是在結構性遞減規律作用下,江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呈現逐年遞減趨勢。數據顯示,自2005年至2014年,隨著第三產業產值與第二產業產值比從0.63提高到0.98,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從24%降至10%以下。這種結構性減速既是產業結構高級化過程中的典型現象,又是產業發展已進入結構性減速期的證明。
主導產業定位猶疑,制造產業缺乏支撐。核心問題有二:一是主導產業定位長期在現代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間徘徊。在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經濟發展戰略中,對江蘇的定位均為現代制造業基地。而在江蘇的相關產業定位規劃中,對重點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追求也時有提出。兩種不同主導產業思想的沖突,使江蘇的主導產業自頂層設計就展現出游弋不定的局面。二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產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不足。據調查,江蘇豐富的互聯網類人才與技術資源已支撐起如蘇寧云商、途牛科技、焦點科技、三六五網絡等同行業中名列三甲的互聯網企業,但這些資源對江蘇制造業的支撐卻稍顯不足,這使得江蘇制造業在面對海外如“工業4.0”、國內如“中國制造2025”等規劃時,面臨著較強的競爭與挑戰。
人才隊伍結構失衡,人才知識結構偏頗。數據顯示,江蘇人才存量領先全國,但是人才隊伍構成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從種類上看,研發類人才豐富,技能型人才稀缺。這種缺少高級藍領工人的現象嚴重影響產業發展。據調查,江蘇技師類人才的供需比例在1:3左右。其中,對35歲以下技師人才需求約占70%。同時,調研發現,江蘇研發類人才的知識結構多偏向于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工程制造類研發人才相對缺乏。這使得各類研發活動在電子商務等行業較為發達,而在制造業中相對落后。
創新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科技成果轉化率差異顯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據研究,現階段加大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方面扶持力度,對高技術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產出量和轉化效率并無顯著促進作用。同時,在產業發展面臨關鍵技術瓶頸情況下,資本投入無法直接有效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人才、技術與設備缺失問題,資本投入不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產出(量)的提高。二是對于不同層次的科技產業而言,資本投入強度的效果迥異。研究顯示,對于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等科技成果轉化周期長、進入壁壘相對較高的產業,加大資本投入強度不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而對于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等科技成果轉化周期短、進入壁壘相對較低的產業,加大資本投入強度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二、對江蘇“十三五”期間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明確現代制造業的主導產業定位。為克服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升級與結構性減速的矛盾,同時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對江蘇產業發展定位,建議應堅定不移地將江蘇主導產業定位于現代制造業。實施高端服務業服務于現代制造業、融合于現代制造業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蘇要增強出口競爭力,并強調江蘇處于“一帶一路”交匯點。提高出口競爭力,即因靠現代制造業;作為交匯點則需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這可成為江蘇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接的重大產業發展戰略。
構建智能生產與服務網絡體系。隨著“工業4.0”和“互聯網+”蓬勃興起并逐步深化,生產制造與服務將以信息物理系統(CPS)和物聯網及服務(ITS)為基礎,形成“智能生產與服務網絡體系”。而現代產業創新平臺是智能生產與服務網絡體系中的制高點,是產業價值的基本實現方式。掌握了現代產業創新平臺,就可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從“十三五”開始,建議江蘇應著力打造現代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智能生產與服務網絡體系。
建立全面型中小城鎮產業鏈條。針對由產業鏈不健全所帶來的小城鎮空心化問題,建議采取“宜地城鎮化—城鎮功能化—功能產業化—產業平臺化—平臺創新化”戰略。以民生為中心,因地制宜、高標準建設和提升城鎮經濟發展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將城鎮經濟發展功能產業化。選取城鎮特色產業,擴建打造全產業鏈條,以吸納城鄉勞動力就地就業。
調整人才結構和知識結構。為適應現代制造業發展需要,克服“互聯網”與制造業脫節問題,建議一是以市場為導向調整人才隊伍構成和人才知識結構。鼓勵產業主體與人才培養主體對接,從人才培養模式上解決人才隊伍與產業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填補高級藍領工人的空檔。二是積極配合落實國家人才部門即將出臺的人才政策和考評體系改革措施,建立江蘇技師隊伍評價體系,規范相應待遇政策,構建技能工資體系。
優化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從科技創新投入與科技成果轉化矛盾可見,目前對于科技創新既不應過度強調增加投入,也不應過度加強財政和金融扶持,而應該對接科學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需求,合理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因此,建議在“十三五”期間出臺引導性計劃與政策,鼓勵平臺企業組織技術創新,引導科技機構與高技術企業協同創新。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供稿)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