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秀+陳政涵
【摘 要】近年來,企業對制造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企業的生產線進行生產流程分析與優化,能夠有效解決企業生產能力不足或者利用不合理的現狀,解決中小企業生產力問題,提高企業競爭力。因此,分析企業生產力不足及浪費的現狀及問題,尋找加強改進的方法,對促進企業發展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服裝加工企業;生產能力;流程分析與優化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253-02
本文結合在東莞聯業服裝廠掌握的具體資料,從該企業生產車間生流線安排及生產流程中發現存在不合理和資源浪費等現象,認為該廠在生產流程優化方面有所欠缺。從服裝廠的實際情況出發,主要從生產流水線安排及管理上探討目前該廠生產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的、合理的改進方案,幫助該廠在生產流程上進行合理優化,從而提高生產能力,節約資源。
一、東莞聯業服裝廠及生產流程現狀
東莞市聯業服裝廠創建于2006年,是一家專門加工男女牛仔褲的大型服裝加工廠,主要承接Levi 's、Lee等國內外品牌訂單,該廠的生產水平處于整個東莞服裝生產加工企業中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收集該廠生產資料
一款常年生產的基本款牛仔褲,其生產流程為:排料、裁剪.粘襯、做前斜插袋、绱前門襟拉鏈.縫合前浪、做后貼袋、縫合育克.后浪、縫合側縫、縫合下襠縫、做褲袢、做腰頭、绱褲袢、绱腰頭、卷褲腳邊、鎖眼、釘扣、熨燙等。
1.做斜插袋:
(1)將表袋布縫合于右墊袋布上,將墊袋布縫合于袋布上。
(2)將袋布與前褲片正面相對縫合,并輯0.6cm袋口明線,最后縫合上下層袋布并固定于前褲片上。
2.绱前門襟拉鏈、縫合前浪:
(1)將門襟與左前褲片正面相對縫合并輯暗止口線,再將拉鏈固定于門襟上。
(2)將拉鏈另一邊夾縫于右前褲片與底襟中間,并輯0.1cm止口線,再縫合前浪,最后輯門襟明線至前浪。
3.做后貼袋:
(1)將后袋布按凈樣包燙,并輯袋口貼邊線。
(2)將袋布按定位縫合于后褲片上。
4.縫合育克、后浪:將育克與后褲片縫合并輯明,縫合后浪并輯明線。
5.縫合側縫、縫合下襠縫:縫合前后褲片的側縫和下襠縫,并輯明線。
6.做褲袢:將褲袢布對折為1cm寬并鏈縫固定。
7.做腰頭、绱褲袢、绱腰頭:
(1)分別將前后腰面、腰里縫合,再縫合腰面腰里的腰口。
(2)將褲袢按定位固定于褲腰口上,將腰面與褲口正面相對縫合,再分別處理左右腰嘴,最后0.1cm止口線固定腰里。
8.卷褲腳邊:將褲腳邊進行緝線約為1.5cm。
以上是介紹該廠生產牛仔褲所需的主要工藝流程。
(二)該廠存在的問題
1.生產效率低。該廠人均產量為16件/人/天,生產效率低下。
2.生產不均衡。沒有測定各個工序的平均作業時間,生產管理人員缺乏數字依據,憑借經驗進行流水線編排,粗略安排各個工序的人員數量,造成流水線生產有時堵塞。
3.線料發放不及時。由于管理人員缺乏經驗和數字依據,造成線料短缺,更換線料時間長。
4.對熟練工人依賴度較高,特別是對關鍵工序人員的依賴度高,若這些關鍵工序人員離職,很難在短期內進行有效補充,造成生產流程運行減緩。
二、對東莞聯業服裝廠的流水線生產流程進行分析及優化
(一)整理該廠流水線生產資料
(二)根據表1進行有關時間以及數據統計
縫制工員工人數:55 名(工作經驗1年以上的熟練工);年工作時間:247 天;日工作時間:7.5小時;員工出勤率:95%;浮余率:25%;縫制效率:85%。
經過計算,生產一件基本款牛仔褲時間為603 s(中間不含布料運輸時間等)。
三、結語
除去搬運時間、員工疲勞度,以及休整機器等一系列影響生產的因素,實際情況是,該廠平均每天生產該類型牛仔褲數量約為1300件左右,比實際平均產量少了約300件左右,也就是說,如果該廠嚴格按照上述生產流水線安排及管理,將會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作者簡介:
劉小秀(1984-),女,學士,服裝技術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