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龍+王穎
2016年,湖北出現百年一遇的大范圍強降水,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傷筋動骨”的影響。省委、省政府科學謀劃、周密部署,舉全省之力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目前,在災情“98+”的情況下,實現了損失“98-”,取得抗災救災的階段性勝利。
據統計,2016年的自然災害,共造成全省2297.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835.1億元——因災死亡116人、失蹤16人,緊急轉移安置172.1萬人,倒塌房屋3.18萬戶7.9萬間,損壞房屋10.91萬間;農業受災面積3674萬畝,絕收452.3萬畝,水產、畜牧業生產遭受巨大損失;公路水路水毀直接損失75.4億元,橋梁損毀1893座,航道、港口嚴重損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并將此與精準脫貧攻堅、決戰四季度列為當前的三項重點工作。
省委書記蔣超良專程趕赴受災嚴重的宜昌市夷陵區實地調研。他指出,災后恢復重建既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更是重大的政治問題,考驗著我們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災后恢復重建,要以新的發展理念為統領,立足應急、著眼長遠,立足實際,尊重規律,科學規劃,防止低標準重復建設和無序建設。
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曉東等省領導,多次帶隊赴京爭取國家支持。目前,國家累計安排我省各類抗災救災資金25.21億元,后期還將在中小河流治理、城市排澇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批準成立抗災救災辦公室,組派1.6萬個省、市、縣三級抗災救災工作組,抽調黨員干部、骨干5.7萬人分赴各受災點,示范、指導、督辦、服務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省級財政累計籌措資金698億元,支持抗災救災工作。其中,安排財力轉移支付補助資金55億元,重點解決受災群眾生活急需和必需等民生問題。同時,省發改委制定了全省災后重建基礎設施項目庫,總投資達3000多億元。
全省各級黨組織響應省委的號召,把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實踐課堂,引導廣大黨員學到深處、干在實處。黨員領導干部來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來到災后重建任務最繁重的地方,來到矛盾和困難最多的地方,靠前指揮,加強領導。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19日,全省恢復倒房重建任務圓滿完成,共實現符合救助政策且有意愿建房的因災倒房重建23724戶,修繕損房49702戶,開工率、竣工率均為100%,真正做到了“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不能在低水平上重復”的目標,我省交通設施重建工作確立了“三結合”原則,應急與謀遠相結合、恢復與改善相結合、重建與發展相結合。同時,著力打造“百千萬工程”,即創建百條示范路、重建千座連心橋、改建萬里扶貧路。目前,全省交通恢復重建完成投資108億元,普通公路水毀路段路基恢復已完成,交通全面恢復。
全省水稻、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累計改補種422.8萬畝,可彌補糧食產量120.7萬噸,使湖北糧食生產仍居歷史第四高位,居全國第11位;完成水毀農田修復面積99.1萬畝,修復蔬菜大棚5875.7萬平方米,修復精養魚池167.7萬畝。同時,重點扶持損失嚴重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貸款貼息補助、對口技術幫困、鼓勵企業聯辦等服務,極大地提升了他們恢復生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