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干部“帶病提拔”關系一個地方選人用人風氣和政治生態環境的好壞。作為組織部門,要堅持“識病”、“防病”、“治病”并舉,只有對癥下藥、綜合施策,才能真正有效防止“帶病提拔”問題。
干部“帶病提拔”關系一個地方選人用人風氣和政治生態環境的好壞。中央《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的出臺,為各地黨委和組織部門選人用人樹立了鮮明的導向,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作為組織部門,要堅持“識病”、“防病”、“治病”并舉,只有對癥下藥、綜合施策,才能真正有效防止“帶病提拔”問題。
功夫下在平時,全方位“識病”。 深化日常了解、注重分析研判,是及時掌握干部是否“帶病”的基礎性工作。一個干部表現好壞固然要看其在重大事件、重要關頭、關鍵時刻的表現,更要看平時、日常、八小時外的表現,切不能以一時表現替代一貫表現。各級組織部門要把功夫下在平時,經常走進干部群眾中,近距離、有原則地廣泛接觸干部、了解干部、識別干部,注重看平時表現、看日常履職能力、看關鍵時期態度、看群眾評價反響,準確評價干部優劣。干部有沒有“病”,平時總會有征兆苗頭。只有對干部了解多了,識別準了,才能做到提人知情、提情知人。
把好三道關口,立體式“防病”。防止“帶病提拔”,關鍵在防。要把好“動議關”、“任前審查關”、“考察關”三道重要關口,立體式“防病”。一是要把好動議關。堅持先定規矩后議人選,按照以事擇人、按崗選人的要求,對領導班子優化方向、擬選拔職位資格條件和人選產生范圍等進行充分醞釀,在此基礎上比選擇優,研究意向性人選,防止“人情動議”、“關系動議”、“臨時動議”。二是要把好任前審查關。《意見》強調前移審核關口,做到動議即審,該核早核。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要嚴把任前審查關,把審核結果作為評價識別干部是否忠誠老實、是否清正廉潔、是否“帶病”的重要依據,真正從源頭上把住任前關口。三是要把好考察關。考察不深入,不全面,考察失真失實,也是造成干部“帶病提拔”的重要原因。有的干部政治素質不過硬,業績不突出,群眾公認度不高,考察時如果走了過場,就會造成“帶病提拔”。組織部門要嚴把考察關,廣泛深入座談了解,把政治品行、履職盡責、干事創業作為考察的重點,堅持以事為中心的360度全方位考察,真正把好干部考察出來,把不作為、不擔當的干部拒之門外。
建立關愛機制,人性化“治病”。“帶病”的干部并非無可救藥,關鍵要有關愛機制。有的干部一時“患病”,需要及時提醒、教育、轉化;有的干部有了“病”,受了處分,需要及時治療。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多些人文關懷,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貫徹“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積極建立教育幫帶制度,采取分級教育幫帶,定期談話、定期報告、定期考察教育幫帶,痕跡化教育幫帶等方式,教育幫助“帶病”的干部正確認識錯誤、正確對待處分,促使其奮發進取,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十堰市茅箭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