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外甥女Femke六歲那年,在學校遭到了霸凌。身為荷蘭和意大利混血兒的她被認為長得像中國人而受到譏諷。有幾個同學只要見到她,就用編好的兒歌對其嘲弄,那些孩子撕扯她的頭發、推搡她,踢她的肚子,嚴重時,會把她剛吃的早飯踢得嘔吐出來。有時在校園里,趁老師不注意,那伙孩子會把Femke一個人反鎖在陰暗的儲物間長達半個多小時。
荷蘭的每個學校都有一個針對孩子被霸凌的應對方案,包含對霸凌程度的分級評估、詳細預警通報規定和具體的處理流程。 一旦遭受到霸凌,孩子和家長就應向校方報告,啟動霸凌處理方案,對被欺負的孩子進行保護。
Femke的狀況被定為中級霸凌,對身心都已造成傷害。老師直接介入,召開三方家長會,由老師、霸凌實施者的家長和被霸凌孩子的家長參與,聲明處理辦法。對欺負Femke的那些孩子,老師和他們的家長會教育他們,嚴令其不能如此。
在學校,各位老師也會對Femke的行蹤狀況進行密切監控,她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太長時間,否則必須要找到孩子,以防她又被關起來;與同學互動時,老師也會特別關照,避免有人刻意孤立她。
不能完全依賴學校和對方家長,與心理學家溝通找到根源。但是,這只是處理孩子被霸凌的其中一個環節而已,不能完全依賴。
首先,欺負人的孩子不是被教育一下就能改正的;而他們的父母就算覺得抱歉,認為自己的孩子有錯并批評了他們,也不可能隨時跟在孩子身邊制止孩子欺負別人。還有,這個學校的霸凌方案只能在校內和老師有意識的監控下使用,如果在上下學的途中或是老師一個疏忽,學校沒辦法管到,孩子依然會被欺負。校方也意識到難有萬全之策,所以會給家長推薦兒童行為心理學家和處理霸凌問題的專家,家長和孩子向其咨商,找到具體辦法,療愈孩子的創傷并走出被霸凌的狀態。
第一次去心理專家那里,專家讓Femke講述一下被欺負的經歷和自己的感受。
專家問Femke:“他們打你,你會應對嗎?”
Femke平靜地回答:“我不做應對。我任他們打,因為我打不過他們。他們打累了就不打了。”
Femke繼續說:“其實我不怕被打,習慣了也不覺得疼。但是我最怕被關起來,黑黑的,沒人理我。”
看著一個才六歲的孩子,小小的身影,弱弱的聲音,那么認命地訴說她的遭遇,我們都心疼得發緊。比起身體上的傷害,孩子更難接受的是被同儕孤立和隔離的冷暴力。我都不敢想象,她被關在黑漆漆的儲物室里,那種孤立無援,度日如年。半個小時,每分每秒,對于她是多么漫長可怕,孩子要承受多大的心理恐懼和折磨啊。
我希望孩子早日脫離這種局面,建議能否告訴那些欺負Femke的孩子們以及他們的家長,Femke沒有中國血統。我過于簡單地認為,既然笑你是中國人,你申明你不是就完了,況且你本來就不是中國人啊。
該想法馬上被心理專家否決了,因為這治標不治本。霸凌有很多深層復雜的原因,要處理它并且重建孩子的信心,需要時間、耐心和正確的方法,不能為了杜絕某一因素,用偏頗的方式處理。澄清其血統和種族,并不是問題癥結所在。還有,就算Femke是百分之百的中國孩子,難道中國人就該被歧視和霸凌嗎?
專家分析,Femke被欺負的最大原因,應該是因為她是空降的留級生。小孩子五六歲時,身高和體能在半年一年間的生理變化是很大的。Femke比現在班里的同學年長了整整一歲,相較看起來,是個大塊頭。Femke與自己的同齡人斷代,與目前班里的同學都不熟悉,沒有朋友,大家就把她當成個異類。在孩子的世界里,表達的方式有時會很直接而殘酷,對跟自己不一樣的,就排斥欺負。
陪孩子走出低谷的三個原則——
原則一:絕對不能以暴制暴。
兒童行為專家說,以暴制暴的方式是最不好,也是最無效的。
很多家長有個誤區,一見到孩子被欺負,就讓他們去學搏擊,希望孩子能打回來,并且提高身體素質不再挨打。但事實證明,這種方式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以暴制暴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杜絕不了被霸凌的源頭,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傷害。武力和反擊并不意味著強大,只是飲鴆止渴。況且很多體格健壯的人,一樣會被欺負。終結霸凌的方式,是從自身和心理層面入手,站起來,建立自信。最后,我們確立了用申斥立場的方式,這是一種友好但堅定的有效方法。
原則二:絕對不能用愛和保護把孩子孤立。
專家不太建議轉學或者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密集保護辦法。孩子已經被欺負了,我們做家長的不保駕護航,難道讓孩子暴露在欺負中嗎?
但專家的解釋,說服了我。
1)Femke這種狀況沒有嚴重到不能自己應對。
2)轉學的話,也是在這個片區,抬頭不見低頭見,依然會在路上和公共場所遇到欺負她的人。
3)轉學是一種逃避,沒有解決問題。孩子本來就是因為空降到一個班級,沒被接納而受到排擠,難道能保證孩子去了新的學校和班級不會有同等的遭遇嗎?
專家建議我們依然保持現狀,不要每天接送孩子,但可以遠遠跟隨,觀察狀況,切忌讓孩子發覺。
借來的強大,不是自己的強大。做家長的,一旦發現孩子遭遇不好的事情,就陪在她身邊保護,那她自己永遠無法在別人打她或是對她叫囂時,培養起應對的態度。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自我保護的能力,一輩子都有可能暴露在處理不了的危險中,甚至在長大后還會重復遭受不公平的對待。
原則三:培養孩子贏得人心的能力。
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有親人的愛之外,還能有愛別人和贏得愛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贏得人心的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孩子找到存在感、建立自信心。
有了這些原則,幫助Femke走出霸凌的措施有四個。
措施一:建立自信。
措施二:理解被霸凌的原因并用抗議表明立場。
措施三:建立屬于自己的朋友圈。
措施四:化敵為友。
我們就這樣“四管其下”,效果顯著。但是,處理霸凌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會有反復,要做好打長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