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龍翔

“現在看前景還是好的,比一般的農作物還要掙錢,肯定還是繼續往下走,希望還是能多掙錢吧。”日前,在談到海林市富園甜葉菊專業合作社對未來的打算時,社長李學民如此說道。
近年來,海林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鼓勵農民整合土地資源,發展農村特色種養,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寬。而李學民作為長汀鎮萬丈村的一個普通農民,三十多年來一直在種植甜葉菊,并喊出了黑龍江甜葉菊在海林,海林甜葉菊在長汀,長汀甜葉菊在萬丈的響亮口號,還成立了甜葉菊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種出了老百姓的甜蜜生活。
據了解,甜葉菊是因低熱天然,安全無毒,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餐桌佐料、醬菜加工等方面,枝干可以作為育肥飼草料。同時與種植糧食等其它作物相比,甜葉菊具有成本小、田間管理簡單等特點。李學民認準了甜葉菊的種植優勢,主動聯系企業需求訂單。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信譽得到了企業的認可,先后為20多家企業提供甜葉菊。自己的效益好了,李學民開始想著如何帶領其他村民致富,2009年李學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社員53戶,每年甜葉菊成熟后,實行訂單式銷售,企業進行統一收購,有效規避了市場風險,現在,合作社的種植面積達到了400公頃,每公頃的利潤在5000到10000元。
據介紹,為加快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海林市采取了宣傳引導調結構、園區引導調結構、訂單引導調結構、品牌引導調結構、示范引導調結構、規劃引導調結構6項主要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該市還根據各鄉鎮種植傳統、耕地性質、積溫等條件,編制了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布局五年規劃,五年以內調減玉米40萬畝。其中,橫道鎮以寒地漿果為主導,主要擴大黑豆果、藍莓等種植規模,五年擴大2萬畝;山市鎮以北藥、漿果為主導,主要擴大藍靛果、樹莓、西洋參等種植規模五年內擴大2.5萬畝;新安鎮、長汀鎮、海林鎮以綠色有機水稻為主導,適當擴大水田種植面積五年內擴大旱改水2萬畝;長汀鎮、海林鎮主要擴大果菜、猴頭菇、甜葉菊、白瓜籽、桑樹等經濟作物五年內擴大5萬畝;柴河、二道、三道以食用菌、經濟作物為主導,主要擴大白瓜籽、蔬菜、林果等種植規模。通過優選作物的區域布局引導農民持續進行結構調整,五年內擴大3.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