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鋼 齊鉑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北京 100191)
基于單周期控制的Boost型APFC電路設計及仿真
韓曉鋼 齊鉑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北京 100191)
單周期控制策略是一種新型的非線性控制策略,相對于傳統的控制策略具有響應速度快、電路實現簡單、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現已被廣泛應用到電力技術中。本文采用單周期控制理論,設計了基于Boost拓撲的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PFC)電路,分析了單周期控制原理、主電路元器件的參數計算與設計,并通過建模仿真與實際實驗對比的方法進行驗證,結果證明了電路能夠有效改善輸入電流諧波問題,提高功率因數,并實現輸出電壓的穩定控制。
單周期控制;功率因數校正;Boost拓撲;Simulink建模
開關電源以其獨特的優勢已經在電力系統、工業系統及交通運輸領域中被廣泛使用,這其中交流輸入的電力電子裝置占據了重要地位。目前,大多數裝置的整流環節主要是通過不可控整流電路與電容濾波型電路,但是由于整流二極管的非線性與濾波電容的儲能作用,會導致輸入電流產生尖峰,造成功率因數低及諧波污染,影響電網的供電質量及導致電能的利用率低等問題[1],因此,必須通過有源功率校正技術(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提高裝置的功率因數,降低諧波畸變率,而應用最廣的就是Boost型APFC電路。
相對于Buck、Cuk等拓撲結構,Boost型APFC變換器具有輸入電流的高頻紋波小、在整個輸入電壓范圍內都能保持高功率因數和輸出電壓高等優點[1-2],但其控制電路相對復雜。目前常用的控制方法有平均電流控制、滯環電流控制及近些年出現的一些非線性智能化。
平均電流控制方法是,通過比較輸入電流與基準電流,并通過誤差放大器對其進行平均化處理,將得到的平均電流與鋸齒波信號進行比較得到驅動開關管的PWM信號。但其控制電路復雜,需要乘法器和電流控制環路[3]。
滯環電流控制方法相對簡單,通過滯環邏輯控制器產生驅動開關管的PWM波形,當檢測的電感電流超過滯環控制器上限值時,開關管關斷,電流下降;當達到下限值時,開關管導通,電流上升,電流響應速度快,但在其開關管頻率不固定,滯環帶的寬度對系統性能影響大[4]。
近些年來,針對電力電子裝置的非線性特點,出現了一些新型的智能化控制方法,如單周期控制、滑模變結構、無差拍控制等,相對于傳統的控制策略,這些新穎的控制策略具有控制效率高,動態響應快,對噪聲不敏感等優點,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
本文根據單周期控制理論,設計了一種基于單周期控制的Boost型APFC電路。與傳統的電流控制策略相比,采用單周期控制能夠在每個開關周期內抑制輸入電壓波動,具有動態響應快、魯棒性強、不受負載電流的約束等優點[5]。本文對主電路設計及單周期的控制方法的實現做了分析,最后通過Simulink建模仿真,驗證了所設計的電路能夠有效解決輸入電流畸變的問題,并提高功率因數,具有很高的工程應用性。
圖1所示為Boost電路后沿調制的單周期控制原理圖,主要包括積分器、RS觸發器、復位開關、比較器等模塊。為簡化分析,認為電路中所有元器件為理想元器件,忽略電感電流紋波,視開關管導通電阻為零,忽略能量傳遞中的損失,開關管的頻率遠大于輸入電壓的頻率[6]。

圖1 工作原理圖
對工作在電感電流連續模式(CCM)下的Boost電路,有

式中,Ui和Uo分別為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d為占空比。
當輸入電流與輸入電壓無相位差,即變換器相對于輸入端呈電阻性時,此時輸入功率因數為 1,為理想狀態,此時電路滿足

式中,Re即為變換器的等效輸入電阻。
根據式(1)和式(2)可得

對式(3)兩端同乘Rs可得

式(4)即為連續模式下的單周期控制方程。在穩態時,可認為輸出電壓Uo是定值,通過改變調制電壓Um可以改變等效輸入電阻Re,從而實現了對輸入功率的控制。
圖2所示為其控制過程中主要的波形圖,包括電感電流、比較器的輸入端電壓V1和V2、比較器輸出端的PWM波形圖及復位信號。其控制電路的工作過程為:在每個時鐘周期內,采樣輸出電壓值與基準電壓比較后得到電壓誤差值,經過PI調節器調節得到Um,同時積分器對Um進行積分,作為比較器的反相端值,Um與RsiL的差值作為比較器的正向端值,當二者值相等時,比較器的輸出端翻轉,控制開關管定時關斷,同時積分器復位,從而實現了對占空比d的控制。

圖2 單周期控制波形圖
本節介紹所設計的單相Boost型APFC電路主電路部分重要元器件的參數設計與計算過程。設計要求如下:輸入電壓范圍Uin=90~240VAC;輸入電壓頻率fin=50Hz;輸出電壓Uo=400V;輸出功率Po=3kW;開關頻率fs=50kHz。
2.1 整流橋的選擇
當選擇整流橋時,其額定電壓應大于輸入電壓的最大值Uin_max,即

其額定電流應大于輸入電流峰值,在輸入電壓最小時輸入電流最大,輸入電壓最小為 90V,此時輸入電流的最大值為

取電路效率η=90%,計算得Ip=52.3A;考慮設計余量,最終選擇60A/500V的整流橋。
2.2 升壓電感的設計
電感量決定了輸入的高頻紋波電流,因此電感值的選擇主要根據電流紋波的大小。在輸入電壓最低且輸出功率為最大時,此時輸入電流紋波最大,該情況下輸入電流為

取電感電流的最大脈動是其峰值的30%,即

計算輸入電壓處于最小值時的占空比,即

電感量的計算式如下:

所以實際選擇電感值為150μH 。
2.3 輸出電容
輸出電容決定了輸出電壓紋波,這里取最大輸出電壓紋波為 10%輸出電壓;則理論最小的電容量為

考慮設計余量實際選用2200 Fμ 。
2.4 功率開關管和輸出二極管的設計
當功率開關管導通時,二極管處于反向截止狀態,此時開關管的電流為電感電流,二極管承受的反向電壓等于輸出電壓;當開關管關斷時,二極管此時正向導通,開關管上的電壓值為輸出電壓,流經二極管的電流為電感電流,因此功率管和二極管的額定電壓必須大于輸出電壓,額定電流必須大于電感電流的峰值[7]。
考慮1.5倍的設計余量:

最后選用額定電流為100A,將耐壓值為600V的IGBT作為開關管和相同參數的快恢復二極管。
根據前文分析的APFC電路單周期控制的基本原理,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本文所設計的具體電路模型如圖3(a)所示,主要參數如下:輸入電壓為 220V/50Hz,輸出電壓為 340V,負載電阻R=640Ω;輸出電壓的采樣電阻R1=1580kΩ、R2=20kΩ;電流采樣電阻Rs=0.02Ω;其他參數選擇根據前面的計算選取。Simulink求解模型采用的是可變步長的ode23t算法,相對誤差設置為10-3,其他參數設置為默認[8],仿真時間為 0.2s。Powergui模塊設置為離散模型,采樣時間為10-6s,結果如圖3(b)所示。


圖3 基于單周期控制的Boost型APFC電路模型
圖4所示為未加入APFC電路即傳統的不可控制整流電路的輸入電流與電壓的波形圖及傅里葉分析結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輸入電流發生嚴重畸變,諧波畸變率高(THD=92.58%),輸入功率因數低。
圖5所示為加入單周期控制的APFC電路的輸入電流與電壓波形圖及傅里葉分析結果圖,輸入電流與輸入電壓為同相位正弦波,電流諧波小(THD= 2.79%),因此輸入功率因數接近 1,證明了單周期控制APFC電路的有效性。圖6所示為輸出電壓波形圖,輸出電壓能夠保持 400V輸出,說明系統能夠穩定控制輸出電壓。

圖4 未加入APFC電路的情況

圖5 加入APFC電路的情況

圖6 輸出電壓波形圖
根據上述設計,本文搭建了一臺功率為3kW實驗樣機進行測試,分別得到了輸入電壓為 220V/50Hz條件下的輸入電壓與電流波形圖及輸出電壓波形圖,實際電路測試結果與仿真波形相符,驗證了電路能夠有效的改善輸入電流畸變問題,得到較高的功率因數。

圖7 輸入電壓與電流實際波形圖

圖8 輸出電壓實際波形圖
本文采用單周期控制方法設計了基于 Boost拓撲的APFC電路,分析了單周期控制的具體原理及過程,給出了Boost拓撲主要元器件的設計及選擇,并通過建模仿真及實際實驗的方法對所設計電路進行了驗證與測試。仿真結果與實際實驗結果相符,證明了所設計電路的能夠有效改善傳統不可控整流電路輸入電流諧波畸變大的問題,提高電路輸入功率因數,穩定控制輸出電壓。由于單周期控制策略本身的動態響應快、電路實現簡單且對噪聲不敏感等特點,所以本文所設計的APFC電路具有極高的工程應用價值。
[1]周潔敏.開關電源理論及設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2:62-63.
[2]張繼紅,劉桂花.開關電源中的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Dixon L.Average current mode control of switching mode powersupplies.application Note,unitrode,U-140[Z].2008.
[4]Spangler J,Behera A.A comparison between hysteretic and fixedfrequency boost converters used for power factor correction.in Proc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Z].2003:281-286.
[5]趙犇,馬瑞卿.無橋 Buck-Boost PFC變換器中單周期控制與平均電流控制的對比研究[J].機電一體化,2015,12:23-27,41.
[6]Zhang Housheng,Meng Tianxing.A novel singlephase power factor corrector with one cycle control technology[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2009.
[7]吉亞泰.單周期控制的 Boost APFC理論分析與Simulink仿真[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4):56-57.
[8]林飛,杜欣.電力電子技術的MATLAB仿真[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Single-Phase APFC Converter of Boost Topology based on One Cycle Control
Han Xiaogang Qi Boj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
One Cycle Control technology is a new non-linear strategy.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control strategies,it has quicker response,easy to implement and more robust and it’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power electronics.This paper presents a single-phase APFC converter based on Boost topology using OCC.The principle of OCC is analyzed and the main elements in circuit are calculated.The proposed APFC converter has been validated i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optimize the input current harmonics,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and control the output voltage.
one cycle control;power factor correction;boost topology;simulink modeling
韓曉鋼(1991-),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電子技術及現代電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