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藤孝
許多企業家都喜歡讀書,尤其是領導大型企業、同時身為日本財界領軍人物的企業家們,均讀過大量書籍。還有我經常接觸的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都是活躍至今的頂級企業家,同樣也是書蟲。
這一現象絕非偶然。首先,企業家每天都要承受超出常人想象的巨大壓力,因為他們不光要對自己和自己的親人負責,還要對員工、客戶及其家人的生活負起直接或間接的責任。他們之所以不斷讀書,或許正是為了承擔起這份重擔。
讀書有兩大好處。一來,讀書不只是單純的娛樂,它能讓我們得到獨處的時間,使精神恢復平衡。二來,讀書能幫助企業家磨煉不可缺少的決斷力和判斷力。
當我們必須做出判斷的時候,沉浸在書的世界里,能讓我們跟目標對象拉開距離,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做出冷靜的判斷。而且,書中所記載的人類的智慧,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判斷的參考,或者為我們增添勇氣。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家要是不讀書,那才奇怪。
現在無論是工作還是私事,都存在太多選項,我們不得不時刻做出或大或小的判斷。大的判斷比較重要,會對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例如,跳不跳槽,結不結婚,住在哪里,等等。此外還有日常瑣碎的判斷,諸如聚會在哪家店舉辦,邀請誰參加,聚會結束后去哪兒繼續玩,等等。
很多時候,失敗并非因為能力不足,而是由判斷失誤造成的。在職業競技體育的世界里,當實力相當的雙方經過激烈對抗決出勝負后,失敗的一方常會后悔:“都怪我當時選擇了那個戰術……”在每天的工作和交流中,一瞬間的判斷失誤也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失敗或損失。想必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反過來看,只要判斷力得到足夠的鍛煉,我們就能順利地與社會妥協。若將這一能力比作“刀”,則只需每天打磨,使之隨時可用,而能夠充當“磨刀石”的,便是讀書。
此時,“情緒”會成為阻礙。譬如,有的人因判斷失誤而失敗了,卻不反省,而是強行得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結論”。諸如“我盡力了”“正因為考慮到對方的情況,才選擇了那樣的行動”“所以自己并沒有錯”,等等。為了照顧自己的情緒,故意弱化問題的嚴重程度。
如此一來,自然難以做出合理的判斷,很可能拼盡全力,卻因判斷失誤而毫無成果,不可謂不悲慘。
(春眠不覺曉摘自《深閱讀》江西人民出版社 圖/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