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劉淑玲
【關鍵詞】 新課程;英語教師;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9—0083—01
一、基礎知識和文化科學知識
要掌握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現行的中學英語課本包括自然科學知識、歷史地理知識、名人傳記、神話故事、小說、社會問題、國外習俗等方面的題材。
二、反思能力
我們應能夠不斷反思自己,能夠主動地從生活實踐中不斷總結教訓、提煉新經驗,適時寫一些反思日記,向課堂回顧,包括每堂課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時間分配等等。
三、語言技能
它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中學教師在新課程環境下,應確保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高超。首先語音純正、語調清晰、自然、流暢。其次語言規范正確、語法無錯誤、交流無障礙。針對本課教學內容和話題,可隨意發揮,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讓學生感到有親和力、樂聽、樂學。
四、良好的個性品質
包括教師的興趣、態度、情感、意志、性格、求知欲等方面的內容。良好的個性品質是使教育、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教師只有具備了積極的態度和堅忍不拔的意志,才能安平樂道,將教育真正當作一種事業來做,奉獻自己的全部身心;只有具備了廣泛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才能不斷進取,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不斷發展自己的智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專業水平,積累廣泛的、廣博的知識,從而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只有具備了積極的情感和令人愉悅的性格特征,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將學生視為自己的平等對象,包容學生在發展過程中某些不恰當的表現,
五、創新能力
必須具備較強的求異思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有獨立見解,具有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種能力。例如,有的農村教師的英語課上,由于條件所限,并沒有先進的教學手段,只有幾幅圖片,但是經老師“化腐朽為神奇”的巧妙運用,使這幾幅圖片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用,學生也得到了充分的練習,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六、跨文化學習、交際能力
英語教師綜合語言能力同樣是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基礎上。跨文化學習是英語教師終身學習,提高綜合語言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師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新課程英語的學習要求,使分析設計板塊內容、駕馭課堂教學、開展課外活動、測試及評估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七、課程開發與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不是高校教師的專利,中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也應在教學科研上得以體現。但在教學實踐中,大多數中學英語教師不重視教研或不會搞教研。其實,教學和科研相輔相成,科研是教學活動和成果的總結和概括,同時又指導和促進教學。教學的創新、教學成果的推廣,教學藝術的探討都離不開科研。教研能力低下,教學理論膚淺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深化。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教研水平較高的教師,其業務能力較強。因此科研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標志。
八、評價能力
中學英語教師應能設計出科學性強、反映教學實際、體現學生能力的質量較高的練習、試卷;評卷過程中找出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對知識的疏漏要適時追加糾正措施,對學生評價同時也對自己對他人進行評價
九、合作能力
我們要充分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并能主動提出意見、建議;能有意識地征求、采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能夠較好協調與教育活動相關的各方面的關系。尤其是新教材的教學內容,知識容量極大,這就要求我們更應學會合作,僅僅靠個人力量只能讓自己感到累而且學生所得甚少。依靠集體的力量才會很好的完成大量教學任務。要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把它真正落到實處。一個教研備課組內幾個人分工合作,每人負責幾個話題,分頭查找資料,課前匯總時,老師可根據各班具體情況,有所取舍,有機運用到自己課堂中去。另外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合作,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把他們調動起來,大量開發課程資源。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