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期市功能加大對“三農”支持
去年以來,隨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深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系列新變化,在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證監會副主席姜洋日前就資本市場改革、資源配置能力優化、市場秩序規范等情況接受了專訪。
談及去年以來資本市場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方面的亮點,姜洋表示,在推進市場化改革方面。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二是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三是持續深化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持續完善新股發行各環節的市場化運行機制,較好地發揮了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功能。四是持續推進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大幅取消和簡化并購重組行政審批事項。五是完善股份減持制度,有效規范股東減持行為。
在夯實法治基礎方面,一是推動立法工作,配合和推動證券法修訂和期貨法制定納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規劃。配合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積極參與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等行政法規制訂工作,積極參與證券侵權民事賠償等司法解釋工作。2016年至今,證監會出臺規章、規范性文件55件,月均3件。二是加大執法力度。2017年以來,證監會采取行政監管措施506件,作出行政處罰113件,累計罰沒款63.61億元,是2016年全年的1.5倍;對30人實施市場禁入,接近2016年全年。
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方面,大力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境外資本市場,推進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交易所國際化、QFII和RQFII試點工作、跨境審計監管合作,推動A股納入MSCI指數,積極審慎做好證券資信評級行業對外開放等。
去年以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優化資源配置能力提升。姜洋表示,首先,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增強。近幾年來,資本市場初步構建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融資格局,助力社會資本形成。一是實現新股發行常態化。今年上半年,225家企業通過IPO審核,237家企業完成IPO發行,融資1166.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259%和192%。二是發展固定收益產品。今年前5個月,股債結合產品、資產支持證券分別發行529億元和2541億元,同比增長164%和166%。
其次,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一是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二是支持創業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三是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四是期貨市場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在市場秩序規范、金融風險防范方面,市場呈現出積極變化。姜洋稱,一方面,股指運行更加平穩。2016年3月至今,滬深股指穩中有漲,同時股指波幅收窄。另一方面,市場生態環境明顯凈化。市場炒新、炒差、炒小等投機炒作逐漸得到抑制,投資風格逐漸向價值投資轉換。
一是持續對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欺詐發行、內幕交易、市場操縱、虛假信息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懲治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大股東違規減持、中介機構未履職盡責等亂象。二是從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三是加強金融風險監測監控,切實加強了金融風險監測監控基礎設施建設。四是規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規則、完善減持制度。五是強化交易所一線監管,推動建立“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
對于下一步證監會的工作重點,姜洋表示,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強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維護市場“三公”秩序。二是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三是防范和化解資本市場風險。四是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進一步規范持股行權的方式和內容。扎實落實好適當性管理辦法。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