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超
以崇明生態島創建為己任打造光明綠色生態新農場
■黃 超
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為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農場的綠色生態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要求。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農場區域面積達230平方公里,占崇明本島面積近20%。加強光明農場的綠色生態建設,提高綠色生態水平,對于創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016年12月16日,上海市政府印發《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十三五”發展規劃》(滬府發[2016]102號),標志著崇明世界級生態建設進入一個新的起點。規劃要求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堅持和落實“生態立島”的原則,保持戰略定力、長遠眼光、底線思維,堅持環境保護優先、厚植生態優勢,以更高標準、更開闊眼界、更高質量建設生態島,積極實施“生態+”發展戰略,增加生態資產,減少生態負債,發展生態經濟,為上海生態文明建設和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做出重要貢獻。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農場的綠色農業建設是崇明生態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情況來看,對照世界級生態建設要求,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的農場還存在土壤質量下降、化肥農藥使用較多、種養循環配合不夠、生豬奶牛養殖場環保問題較突出、農林水發展不夠協調等問題,需要正視不足和問題,認真研究對策,科學制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改善。要充分認識世界級生態島重要意義,以生態島建設的指導思想、功能定位和指標要求,來規范和指導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農場的綠色建設,為創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作出應有的貢獻。
面對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新形勢,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的農場要突出綠色發展,扎實加強綠色農業和環境整治建設,建設綠色美麗新農場。
(一)推行綠色農業生產,提高綠色農產品比重
要優化農作物茬口布局,降低土地復種指數,縮小麥子種植比例,擴大綠肥比例和土地休耕面積,走綠色可持續農業發展道路。要加強糧食、果品等農產品的綠色認證工作,推進良好農業規范、ISO9001、ISO22000和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十三五”末,綠色農產品比重達到90%以上。要加強農業投入品的準入和農產品的準出管理,保證農產品食品安全,不斷提高優質品種比例。進一步加強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的農場綠色大米品牌建設。
(二)實施沃土計劃,保護農場土地
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為主的循環農業和以農業清潔化生產、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理為目標的生態農業。用科學方法涵養土地,嚴格控制化學投入品的投入,做好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化肥農藥減量等工作,通過輪茬、種植綠肥、休耕等多種方式讓土地得到休養。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大力推廣有機肥、測土配方肥、緩控釋肥料,推廣符合生態要求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積極開展綠色防控,積極推廣先進高效植保機械。
農作物秸稈實現100%禁燒,組織實施好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堅持農機農藝結合,大力推廣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組織人員,加強農田污染監測研,定期開展定點調查、田間試驗、樣品采集、分析化驗和數據統計分析等工作,加強土壤保育技術研究推廣,保護和改善土壤及田間環境質量。
(三)促進農林水協調發展
實施凈水工程。按照《上海市“十三五”農業規劃》“潔水”“暢水”“活水”的要求,結合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整體規劃,完善功能,全面改造和疏浚農場河道,綜合治理主要骨干河道,消滅斷頭河、污染黑臭河道。積極開展三個重點區域水系疏浚改造:光明水庫疏浚整修,強化灌溉、蓄水、泄洪、除澇、水體凈化等農業水利功能,整體改善區域微環境;做好前哨區域水網改造,水利疏浚、新建護岸、環境整治等工作;開展好東平特色小鎮區域配套水系改造。
進一步提高農場森林覆蓋率。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的農場現有林地5萬畝,“十三五”將加大林業建設力度,結合前哨風情農莊、東平特色小鎮、光明田緣生態綜合體三大工程,積極推進郊野公園、生態廊道、公益林、農田林網建設,支持東平森林公園擴建,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著力塑造農場特色風貌,加強農業生產服務設施規劃和建設,加強農田種植和林網建設景觀布局設計,在建筑、設施、景觀等方面積極營造靚麗的光明風格,形成協調、優美、獨特的農場田園風貌。要全面做好農場職工舊住房改造升級工作,改善農場職工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
(四)做好牧場環境整治與提升工作
根據“適度規模、規范養殖、種養結合、生態平衡”為原則,通過養殖場數量減少、保留牧場規模增大、養殖設施改造提升、布局選址更加優化的辦法,做好老牧場整合歸并提升。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的農場現有奶牛場10家,奶牛存欄1.27萬頭,規劃整合歸并為3個現代化牧場,奶牛養殖規模壓縮到1萬頭。對于生豬場,規劃由現在的10家整合歸并為5個現代化豬場(包括新建1個5萬頭豬場),年養殖規模由原來規劃的26萬頭壓縮到16萬頭。
(五)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現代生態農業水平
加強產學研結合,充分利用上海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資源,扎實推進企業技術中心、農業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平臺建設,開展重大農業科技協同攻關,推進生物育種、智能農業、農機裝備、加工技術、生態環保和綠色增產等技術的應用。完善和提升集團動物疫病防控體系,進一步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集團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構建區域農業技術信息中心,推進信息技術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中和各環節之間的應用,確保信息暢通。
(六)加快綠色休閑農業發展,提升綠色生態服務功能。
要充分利用農場綠色生態資源,加強農場都市服務功能。把綠色農場與教育、休閑、娛樂、文化傳承有機結合起來,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養老、體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創意農業、體驗農業,實現農業的生產、生態和生活功能的融合、農場和城市的融合,讓農業成為都市人心中的綠海,農場成為上海城市的美麗花園、市民休閑旅游和養生養老的重要選擇,提升農業和農場服務城市生活廣度和深度。規劃重點建設好以下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建設光明田緣生態農業綜合體,建設油菜花、向日葵、薰衣草等萬畝花海,打造光明食品集團在崇明的農場特色田園風光,配套發展花海科研、加工、展示、教育、體驗、旅游接待等產業化項目;建設融林旅、水旅、農旅為一體的前哨國際風情農莊,結合郊野公園建設,打造以有機、綠色、特色農業體驗園、國際科創農業園為特色國際風情農莊,配套發展國際食品展示體驗、旅游接待等產業化項目;建設長江現代奶業觀光體驗園,對現有牧場進行根本性環境整治,建設綜合服務區、牧民體驗游樂區、牧業博覽園、奶牛牧樂園等;建設瀛豐五斗現代農業體驗園,設立精米試驗田、有機品牌食品體驗區,讓市民現場感受土色土香,體驗原汁原味。通過上述項目的實施,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上海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農場生態服務功能。□
(作者單位:光明食品集團農業發展部)